第三章:终于搞清楚在哪里(5 / 5)
晚上我坐在帐篷外的篝火边做考察笔记,将这些见证到的都记录下来。头顶,漫天星斗璀璨,在深蓝天幕中点点闪烁。
我在21世纪的新疆也曾在深夜仰望过这纯净无垢的天空,那时的我,也曾想到过古人是否如我一样注视过同一片天。而我现在看到的星夜,会是千年后我仰头看过的那片纯净么?这个问题,让我陷入沉思,却百思不得其解。是平行空间里的两个我,在同时仰望苍穹么?我,之于我,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注解―――――――――――――――――――――――――
对僧人来讲,水分三种:一种叫“时水”,即当时就可以取用的水,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所谓“僧带六物”,这六件东西之中就有滤水器);另一种叫“非时水”,即非当场饮用之水,但也必须滤过,放在备用的容器中,预备将来需要的时候喝;第三种叫“触用水”,即一般认定为干净的水,用来洗一些东西,如钵盂,手和脸等。
“吐火罗”(Tocharian)的叫法是两位德国学者Sieg和Siegling于1908年解读并命名的,分为吐火罗A和吐火罗B。而我国研究者多采用“焉耆语”这个概念称呼吐火罗A,多用“龟兹语”称呼吐火罗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