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为什么出家(2 / 6)
他怔怔地看我,嘴角微颤,眼底居然泛出一片刺目的光。是赞赏,是感动,更是得遇知音的欣慰。
“艾晴,罗什何其有幸,能在芸芸众生中遇见你。”
我尴尬地扯嘴露一个难看的笑。这绝对是因为我读过关于他的记载,我知道他初学小乘但后改宗大乘。我那番言论,不过是把小乘和大乘的大致区别背了一下而已。而之前,他也流露出困惑,所以我能推测出他现在犹豫的,正是改宗问题。
“艾晴,还记得在沙漠那夜,你曾问我为何出家么?”
他的眼神越过我,飘向远方。我赶紧坐正身子,洗耳恭听。
“母亲在我七岁那年出城游玩,看到坟间枯骨纵横,猛然悟到,贪欲乃一切苦难的根本,欲望之火猛如地狱之火,终究会将一个人烧成白骨,零落荒草间。她不想再受无尽的煎熬,便发誓:若不能剃发出家,就不吃不喝。父亲最初不同意,母亲便真的绝食。直到第六天晚上,母亲气如游丝,仍不肯进食。父亲害怕了,只能答应她。母亲怕父亲反悔,执意要先落发,才肯咽下食物。第二天她便受戒了,搬出家,住进了王新寺。”
他的传记里就有耆婆为何出家的记载。轻轻点头:“所以你就跟着母亲一起出家。”
他却摇头,两眼盯着微微摇曳的油灯芯,似乎在回想什么。“母亲出家后我因思念过甚,常常到寺里探她。她跟着大师们习经时我便坐一旁听。不知为何,那些经文我只要听一遍,便能背诵,人人称奇。寺中高僧佛图舌弥问我所背之偈,我皆对答如流。他赞我是佛门伟器,便跟母亲商量,欲收我为徒。”
他的早慧是出了名的。记得他的传记中便记载他七岁出家时“从师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不光只是每天要记住这三万两千字,他还完全理解那些难懂的佛经。“师授其义,即自通达,无幽不畅。”。这样的智商,也就爱因斯坦,霍金能比了。我估计让他背圆周率,准能破吉尼斯记录。
“所以母亲问我是否愿意出家。我知道出家能跟母亲在一起,便答应了。”
我一听有点愣神了。是啊,无论他多聪明,也还是个离不开母亲的幼童。这个出家的理由,多简单。而他的一生,在七岁便因这一点头,一锤定音。
眼光从油灯上飘开,看向我,眼里的迷茫水雾再次浮现:“你上次问我为何出家,我却发现,真的不知如何作答。为了能跟母亲在一起?我已经不再是七岁幼童。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