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部分(1 / 6)
海更提为正二品翰林院掌院学士并上书房总师傅,皆是清贵无比的职位。
另,被胤禛重点关注的官员,像刘统勋善长水利、治水有功又为官清明被提拔为工部侍郎;南书房行走侍读学士史贻直迁吏部侍郎;在国子监司业磨了快两年的孙嘉淦也因敢言直谏、不爱财而被胤禛委任了河东盐政这个肥差;而雍正元年正月被任命为云南乡试副主考的鄂尔泰终于被提升到江苏布政使成为地方大员——这个升迁速度比之胤禛上辈子来说还是慢了些,不过这辈子他不打算将他们升得那么快了,当然,在其他官员眼里还是很快的;雍正元年被提任山西布政使的田文镜擢升为山西省巡抚……
与此成对比的是年家的失势。
雍正二年六月,敦妃年氏最为疼爱看重的侄子年熙病逝。胤禛趁机将年羹尧诏回京都。很快,便有大臣弹劾年羹尧,罪名不外以下几条:第一,擅作威福,仗着功高及外戚的身份行事骄横,在官场中气势凌人,趾高气扬(在陕川两省为了安插亲信把人得罪的);第二,结党营私,排除异已,任用私人亲信(跟第一条相关联),如其未出其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都成了陕川两省辖下官员,而被胤禛升任为左都御史的原四川巡抚蔡廷就是因得罪了年羹尧才被调回京的;第三,贪敛财富,年羹尧在陕川为官期间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百万两之多——随着弹劾出来举报的人正是陕川几大要员及身边手下。就算是这一世的大清国库比之上一辈子充实,整顿吏治、惩治贪赃枉法都是大清永远都要执行的重要措施,这一点胤禛尤为坚持,只有吏治清明,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大清才能保持不衰败。如果没有一点,或许他还能忍着些,可惜,年羹尧就算是能吏他也是个蠹虫,祸害大于功益,且又与允祯勾结将手伸进后宫,实为他所不能忍。
可笑的是年羹尧与义忠郡王允祯的联盟不够紧密,这次出头弹劾年羹尧的正是昔年受过允祯恩惠的官员。
年羹尧性格虽然容易得意忘形,为人做事却是极精明果敢的,很快便反应过来有人要扳倒他(其实允祯只是想给他个教训,胤禛却是趁机收网)而这个人便是义忠郡王,当下火冒三丈,好啊,竟然背后捅我一刀,还说什么利益相交彼此结盟呢,想让我死我也不让你好过!便甩出几封与义忠郡王府往来书信与人证,并将所有贪污受贿罪一推二推到了义忠郡王身上,言是受其指使搜刮银钱为以为举事做储备。
信写得极隐晦,但仍透出不少信息,顺藤摸瓜竟查出关于青海战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