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南国之旅 (1)(11 / 22)
三硝基甲苯等,原本以些熟悉的化合物可以手到擒来。,直到面临实际制作才发现困难重重。
首先是原料硝酸、甘油和甲苯。硝酸要用硝石和浓硫酸制成,而浓硫酸则只能用古法煅烧绿矾取得。甘油我用了皂化反应,使用烧碱分油脂获得,而烧碱却是用了电解食盐水才勉强得到。幸好出使日本时带上了那几个制作银丝的工匠。用线圈和磁铁才做了好几台简易的发电机,不过烧碱的纯度实在差强人意,只能勉强维持反应的发生。以往炼焦烧炭时收集的木焦油,煤焦油是甲苯的好来源,只是我在蒸馏提纯的时候才发现温度计还没有发明,最后合成炸药的时候又做了上百次实验,选定最佳的原料比例和反应条件。
要不是我早有。准备,叫工匠们每次都穿了厚厚的衣服和一身盔甲,早就在后期频繁发生的爆炸事故中全部伤重不治了,要不然无极道长还能活到现在?
由于我时间不多,所以全由手下去做,他们足足做了近半年多的实验,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最后还是完成了从地下挖出来的矿石一直到最终的高级炸药的全部流程,更让我骄傲的是,我的工匠们的水准现在。估计已是全国弟一了。
由于最初做,实验缺少正确的防护手段,有一名很优秀的学徒由于防护不周被炸飞的碎瓷片划伤,最终伤重不治,成为科学牺牲的第一人。另有数名不幸终身残废,实在是让我扼腕痛惜。可惜我所能做的,就是出钱好好照顾他们了,痛定思痛,我自己编制了安全手册,要求所有工匠务必遵守,我实在不希望再为这样的事故而失去人才。
相对来说,炮身的建造要简单一些,不过采用了威力强大的火药,对炮管材料的强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的铜铁就完全不能胜任了,在电镀的副产品氧气的帮助下,物化院又炼出了第一炉杂质大大降低的铁,勉强可以称为钢,然后了研究含碳重和金属强度之间的关系也用了近二个月,炮管内部还秘密的刻上大约的螺旋纹路,增加了炮弹的射程和精确性,好在所有工作和了研制火药同时进行,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
第一门完整的火炮和炸药是在第四月才面世的,为此花费了数以万两计的白银,钱不是问题,所以我怕他们节省材料就叫他们不要管,用最好的材质去做,所以现在火炮的质量还算上层。
由于这时代很多资源贫乏,很多重要的原料还得从远的地方运送,有些还要坐船,后来那条航线就被化物院的匠人们称为“海上宝库”,近年来,海上盗贼猖獗,估计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