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彩素索饼(2 / 3)
鸡汤;河朔的酱卤索饼最好用雀肉炸酱,佐以青瓜丝芫荽末;我们长安的冷淘还是配虾子或鳜鱼最清爽”
沈韶光含笑听着,没想到主持游历过这么多地方,真好关键是,老太太吃肉啊那是不是意味着在这里住着,不用戒荤腥
为了哄老太太高兴,沈韶光顺着她的话鬼扯。
“师太适才所言极是,饮食美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沈韶光做饭的功夫只能算三流,评论却是看家本事,当下笑道,“腊月吃冷淘,再美,也少些爽快,此因时而异也;杭州吃羊肉胡椒馎饦,未免太过浓重,西北吃青荠汤饼,则稍显寡淡,此因地而异也;士大夫吃冷淘,配鳜鱼才觉清爽,普通百姓恐怕还是觉得豕肉卤,尤其是五花三层的豕肉,才够香、够味道,此因人而异也。”
几句话便拔高到了理论高度。
主持师太拊掌大笑,“妙哉再没有说得这般透彻的了。我们今天所言,足够写一部饼经。”
沈韶光凑趣“饮食经非师太这样踏千山万水、品百样甘苦者不可著。若写饼经,儿愿为师太铺纸磨墨。”
然后又加拍一句,“陆处士已有茶经,若师太再著饼经,这实在是好食饮之人的幸事。”
听沈韶光把自己与陆羽相提并论,师太笑得越发欢畅了,这孩子真会说话。主持刚才说饼经不过随口一提,这会子被撺掇得倒真起了几分这样的红尘俗趣,要不,就写写看不然真辜负了那些走过的山水、吃过的美味。
净清半无奈半纵容地一笑,师父没别的喜好,就好口吃的,奈何就像师父说的,弟子们都没长这条“慧根”,这会子终于遇见知音了
沈韶光回去不久,净清便带着那八字眉知客净慈,每人捧着一盆花送了过来。一盆牡丹,一盆茉莉,都开得正好。
净清笑道“师父着我等给施主送两盆花,添些香气。”
沈韶光晓得这是那碗面的还礼,赶忙表示感谢。又说了几句客套,方送二尼出去。
“师姊,这沈娘子即便出身洛下沈氏,想来也是沈氏中的枯枝,没落得不像样子了,主持为何如此礼遇”净慈看沈韶光屋里实在简素得厉害,又连个奴婢都没有,可见是真穷的。
不好说师父嘴馋,全是一碗面结下的缘分,净清只得托辞师父慈悲。
净慈颇不以为然地摇摇头,有个好姓氏,还真是好。
既在这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