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主审官(3 / 4)
罗士信能够轻易的避开他们,搭建培养自己的班底。罗士信终究是刑部尚书,真正是刑部主事者而且他背后还有李渊、李世民的支持,一切资源都在刘德威之上。刘德威只有在罗士信初掌刑部,懵懂无知的时候有点点机会,但是罗士信不是屈突通,并没有给刘德威可趁之机。
站稳了脚跟之后,面对罗士信培养自己的班底的举措,已经没有机会制止了。刘德威也是聪明人,没有选择与罗士信死磕。罗士信也没有对刘德威动手。毕竟他的地位刚刚稳固,而刘德威确实有功于刑部,有着极强的威望。兼之刑部侍郎官职并不小,身在朝堂之中,并非说撤就撤的,即便是刑部尚书也没有权力撤刑部侍郎的职位。
不过罗士信在短短的瞬间内掌控了刑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不只是掌控,而且干的还很不错。
有了刘燕客这个司法百事通的存在,罗士信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刑事判决。他为人本就不偏不移,不惧强权审查案件,有一是一,毫不含糊,以颇有名望。
真正让罗士信意外的还是马周,他原以为马周在政务上的能力出类拔萃,但是在司法上的知识会略有不及。但没想到马周在司法上的知识比之刘燕客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他的性格与脾气天生就是挑刺的料。任何细节上的毛病都在他面前无所遁形,他能够从下面收上来的刑部案件中,通过地方官员对案件的处理判断官员是庸是昏是方是正,秉公处理之余,还会不是的上疏一封。
他哪里知道历史上的马周就是从御史台走出来的谏官宰相,相比治世,司法上的才能并不逊色他的治世能力。
短短的月余时间,已有一名刺史三名县尉让他拉下马了。
李世民不只是一次感慨,如此人物不入御史台,纠察百官,实在是屈才。
罗士信的成绩有目共睹,才一个月便让那些以为他是在刑部混履历晋升的人,大跌眼镜。
李世民见罗士信带着得意的得瑟,也不夸了,免得他得意的开起了染坊,只是正色道:“庐江王李瑗处心积虑的谋划多年,毫无半点异样,可见隐藏的极深,这其中牵连定然不小。你执掌刑部不过两月,便遇上这种大案,还需谨慎一些。御史大夫杜淹经验丰富可以多多参考他的建议,大理寺卿崔善为老而持重,可以向他咨询细节问题。”
罗士信看得出来,李世民真的很重视此事,不免好奇问道:“这主审为什么是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