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4 / 7)
子,“有件事我一直记不起来,您能不能给提个醒说道说道?”
卫清衡疑惑瞥向我。
“就是关于韩斐和方雅臣的事。”
卫清衡困困闭上眼。
我道:“韩斐马上就要南下了,可我总觉得就这样让他走似乎不妥……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
“殿下,明天再说成么?”
“不行,绝对不行坚决不行。”
“……要说很久的。”
“好了,别浪费时间,开始。”
……
韩斐与方雅臣那档子事说起来确要折费一番功夫。
好在卫清衡不仅是个教书的,还是教书里官做的最大的,说起话来算是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这个故事要追溯到方雅臣的父亲方良那一代,当然,为了遵循发展的先后顺序,中间会穿插一些人物譬如本公主,曲曲折折要多留一分神去听。
方良曾经是个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十七岁进士,历苏州府推官、山西道监察御史、本司少卿、通政使司左通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兼太子少保,最后父皇还赠了他大司马之名。
当然,若以上官职不大好消化,那么简单的说就是他曾是文官中的佼佼者又做过武官中的领导者最后掌握了大半兵权,连赵首辅都要忌惮他三分。
这样的人物难免会有些风头过盛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个失足就是韩斐,他一路保驾护航悉心栽培的关门徒弟。
说到韩斐所有人都知道他曾经差点就当上我的驸马,结果脑子一抽就逃婚了,这个致使他抽风的源头正是方良的独子方雅臣。
严格来说,韩斐与方雅臣是同一届的国子监生,殿试上各自显山露水一番又同时入了翰林,两人俱是一副锦心绣口,文采风流,难免被人拿来比较,私底下也暗暗较着劲。
这本来是一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可惜的是这里的祝英台隐藏自己女子身份太过滴水不漏,于是变成了梁山伯与马文才的爱情故事。
所以韩斐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自己是个断袖,他家教严,不孝之无后为大这个思想根深蒂固,他一方面对方雅臣恶言相向,一方面为自己寻找新欢忘记旧爱。
很不幸的本公主成为了他忘情的救命稻草。
请不要问我为什么看上了他,要怪只能怪方良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