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大法则(7 / 10)
指着刚刚那个同学,“你还生存之道呢?你到大街上嚷嚷这个生存之道试试?你看有人搭理你吗?大家都躲你远远的,这个人不是有病就是冷血。”
再次发问,“一个家庭下育儿女,上养父母,夫妻协作,这是什么法则?”
众人想了想,“族群法则!”
齐磊,“对!那一夫一妻是什么法则?”
大伙又想了想,夫妻属于同一家族,还是族群法则吧?
齐磊,“错!一夫一妻是普遍法则。”
“它违背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要是按自然法则来,更强壮个体、更优秀的基因,就应该拥有更多的后代。可一夫一妻不是。”
齐磊又道,“法律是什么?是普遍法则。那道德呢?也是普遍法则。”
“区别就在于,法律是用群体决议强制代替个体自由。你说,我想杀人就杀人,那是自由。可是族群不干,你不能杀人,杀人就要偿命。”
“而道德是没有强制约束力的群体决议,要靠自觉遵守,以及群体共性来实现的普遍法则。”
“比如自律、勤劳、勇敢,这些不具备法律约束力,需要自我认同和自我约束。”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爱国,爱国是什么?”
这一次大家想都没想,“族群法则!”
齐磊,“对了!是牺牲一部分个人利益,而保证群体利益的族群法则。但是,它没有法律的约束力,需要自觉和群体共性来实现。”
“所以,自觉遵守,牺牲个人利益,这就是美德。”
大伙听罢,恍然大悟,“对哈,族群法则,这就是美德啊!”
而齐磊的声音却又传了过来,他可不是想掰扯明白爱国到底是不是美德。
突然发问,“我们回头再看小哲人的论据,他是因为自私,所以爱国。”
“自私是什么?”
大伙这次想都没想,“自然法则!”
齐磊,“对了!所以很多人认为小哲人的论据无可反驳,貌似都对。问题出在哪儿?”
“就出在,他在用自然法则来诠释族群法则。”
大伙儿,“……”
齐磊,“他当然可以用自私来解释自己的爱国动机。但是,前面咱们说了,自然法则之于当下的我们只是工具。而每个人的工具可能并不相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