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8 部分(2 / 5)
七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在视察战船时被看守战船的越国俘虏行刺身亡。
(11)夷昧也死:夷昧在位十七年(《史记》误作四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卒。
(12)使而亡:出使在外。《史记·吴世家》所记与此不同:“王馀眛(mèi)卒,季札让,逃去。”认为季札是为让位而逃走的。
(13)僚:《公羊传》这里说他是“长庶”,即吴王寿梦妾所生的长子,季札的异母兄。《史记·吴世家》则说他是“王馀眛之子”。以《公羊传》为是。
(14)阖庐(lǘ闾):公子光即吴王位后的号,《史记》说他是诸樊之子,《世本》说他是夷昧之子。
(15)专诸:伍了胥为公子光找到的勇士,吴王僚十三年四月丙子,公子光请王僚喝酒,使专诸藏匕首于炙鱼之中,进食时取出匕首刺王僚胸而杀之。
(16)致国乎季子:把王位给季札。《史记·吴世家》谓阖庐刺杀王僚后即承吴王位,无让国于季札之意。
(17)延陵:春秋吴邑,今江苏常州。季札食邑于此,所以又号“延陵季子”。
(18)不名:不直称名。古人生三月取名,年二十行冠礼,另取字。对人表示尊敬,就称其字而不称名。
(19)不一而足:不因为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与今义不同。
子虚乌有的“王莽撵刘秀”
说起光武帝典故与传说,除了一个“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外,还有一出有名的莫过于“王莽撵刘秀”了。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史载于《后汉书·皇后纪》中,说起阴丽华的皇后纪,短短数百字,满篇记录的尽是刘秀对老婆大人肉麻兮兮的缠绵情话,这里不想讨论他俩的情事,想说的是那个上到评书、戏曲,下到传说、野史,无不演绎得绘声绘色的“王莽撵刘秀”。
最出名的版本是单田芳的《刘秀传》,那里头的刘秀被王莽赶到河北,一路难逃,狼狈至极。话说刘秀上河北是不假,可人家上河北不是去逃难的,身份上顶的可是汉朝大司马(三公中掌兵权)的官职,当然他手上其实是没兵权的,但至少初去河北时他可没那么狼狈。真正让他变成丧家之犬的人,不是王莽,而是王郎。
王郎这人,在史书中记载原名叫王昌,人称王郎,冒名孝成帝的后代刘子舆,在河北集结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