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传奇还在继续(3 / 6)
此一项周边,不管是直接有分红条款的巨星,还是因各自工会享有一点点residual-payments(剩余报酬)飞钱的其他主创人员,全都笑容满脸。
为什么一位演员或一位编剧片酬不高,但有一部两部名作后,即使后来扑到太平洋或长时间不工作,依然能像《好汉两个半》的查理那样住海边别墅过富人生活?就因为剩余报酬条款的存在。
这是美国影视业的特产之一,它不是奖金、不是分红,只有导演、编剧、主演这些线上主创有。
比如编剧工会在1988年经过大罢工才迫使制片人工会签下的合约中,影碟影带的剩余报酬是0.3%,也就是lms每卖出一张,就有大约4美分是归编剧的。一张张支票不断地飞去,迈克尔-阿恩特因此能从520万张影碟收获超过20万美元。
不过这份三年一签的合同到今年10月31日到期,每次续约谈判都是多方利益的博弈。三年前编剧工会使制片方加了稿费,规定六大片厂给原创电影剧本的最低报酬为10.6万美元/个,这次编剧工会已经为续约谈判桌瞄准了剩余报酬。
分得太少了!不爽,0.3%翻一番到0.6%才差不多。
可是如果这么一分,多年来的游戏规则就乱了,不同于稿费高低只影响制片人的利益,剩余报酬是有个总额的,像一部电影每次电视播放所产生的收入,80%归片商,20%是主创们的剩余报酬。
影碟、电视播放,还有其它方面呢?编剧分得多了,导演和主演要继续目前的数字,就只能由制片方多给。但这一给,导演工会、演员工会什么想法?下次续约是不是也要翻番?
制片方是出钱冒险的那群人,片酬早已发出去了,影片亏本却只能自己吞,主创们凭什么分那么多?
但做影视的,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是常态,导编演的风险在于自身的行情,影片失败、三振出局还不知道要往哪里蹲,当明星又花钱得很,没有可观的剩余报酬,好莱坞不会这么热闹。
0.3%条款用了快20年,期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连苏联都解了体,这回编剧工会定然不会善罢甘休,大不了再罢工。
冬骨的dvd已卖了47万套;鼓舞人心的ss平均每套16.5,已卖了2,368,875套,销售额39,086,449;令人百感交集的tlb的平均售价高达18.5,也已卖掉3,074,325套,销售额56,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