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6:狐疑(上)(2 / 3)
徐轲更不用说,他不仅仅是最先与姜君相识的人,更是姜君年少时的书童,委以重任的管家。如果姜君只是普普通通的士族贵子,徐轲给她当管家账房,打理满府上下并不亏待他。可姜君不是普通的士族贵子,她从微末走到了如今,只差登极便能坐拥天下的未来帝王。”
程靖这些年一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着天下风云,同时也观察姜芃姬这些臣子。
观察着观察着,他发现了徐轲这个异类。
论交情,没人能比得上他与姜芃姬的年少交情。
论才能,徐轲替姜芃姬打理后方这么多年,辛劳苦劳都有。
论名声,他却是重臣之中垫底的。
“自从杨思跟随姜君,逢战必出,少有坐镇后方的时候。当年姜君还未发达,她便将地位极其重要的浒郡交予杨思,命令他练兵,全权主持浒郡一切事务。之后还放权给他,让他与许氏兄弟周旋。这之后,杨思仕途更顺,战功累累。依靠着这些战功,有谁敢在杨思面前放肆鄙薄他的出身?亓官让更不用说了,光辉战绩比杨思有过之而无不及,中诏一战着实漂亮,既有功勋傍身,又有姜君全然信任,如今可还有人敢当着他的面说他出身如何如何?”
程靖这话不无道理。
若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姜芃姬对帐下寒门庶民出身的臣子是真的好。这个好不是如何偏袒他们,更不是不分是非——事实上,姜芃姬是程靖所见诸侯之中最公正公平的一位——但这就能说她没有偏心吗?自然不是,她的偏心在于她会给这些人立功的机会,让他们用事实说话。只要立了功,怎么赏赐都不为过。有了功劳有了赏赐,地位分量都水涨船高。
相较之下,士族出身的臣子就稍微弱了一层。
当然,若不仔细观察也发现不出来。
哪怕发现了,杨思他们也是凭实力说话,又不是靠着裙带关系上位,没啥可诟病的。
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几乎都是如此。
武将之中,李赟、符望、典寅、姜弄琴、孟浑……这些人出身也不高,但领兵统战的机会却相当多,他们本身实力又过硬,积累战功并不难。当然,这也与姜芃姬帐下将门出身的武将太少有关。哪怕后期吸纳了杨涛旧部,但剩下的仗也不是很多,刷声望还是超不过这几位。
人人皆是如此,偏偏徐轲是个例外。
如此显眼,程靖想不注意他都难。
“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