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割土(上)(7 / 9)
这时随军的幽州三司副使刘伸提出了一条建议,造船显然来不及了,但可以筏木为排,用铁链绞在一起,然后将末端放下,借助水流,冲向对岸。虽然这段河流不算太湍急,但比河口渡那边要湍急得多,那么水流必将木排冲向对面的河滩。再派勇士抢渡,占据滩头。再于这些木排上加设扁舟木板,置成正式的浮桥,大军西渡。
似乎是一条不错的主意,大悲奴便采纳了,对此宋军似乎也无奈之,毕竟神臂弓距离够不到,火炮也做不到全面覆盖,况且现在炮弹真的很贵,辽军不怕牺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将所有石头搬走,几个巨大的木排成形。
斡特剌向宋军发起进攻时,大悲奴也命令将木排放下,在浪头催击下,几排木排冲向河西滩头,许多辽兵借助木排向对岸冲过来。折克行只好下令放箭,有辽兵被射死,有辽兵因为木排在浪头中颠簸,颠到大河之中,但在大悲奴重赏之下,更多的辽兵跳上了木排。
就在这时候,忽然上游飘过来一捆捆高梁秸,同时水面还有许多油渍,到了木排这里,一起阻塞住了,大悲奴连连下令撤兵。但来不及了,宋军一支支火箭射了上去,河中心立即腾起大火,大半辽兵烧得七死八活。
木排计划宣布失败。
然而这次火攻却给大悲奴一个灵感,湾口那边有好几个不错的渡口,最下面的渡口就是河口渡口,位于东胜州城的西边,离州城只有数里地,并且一旦渡过黄河,离金肃城也仅只有二百余里地,只要上了对岸,在两路辽军合击下,宋军兵力再多,也会大败。而且东胜州城离这边不是太远,一天行程就可以将大军转到河口渡了。
但问题是宋朝于大河上泊着许多战船,这些战船上皆置有箭垛,如果辽军想要渡河,宋军只要将船舶驶过来,躲在箭垛里放箭,辽军就无法在河边活动了。
不过现在却有一个现成的办法,在他的命令下,一部分辽军向河口渡转移,还有一部分骑兵来到河口渡的上游,准备牧草捆,至于猛火油,辽国很早就有了,只是缺少了相关的提炼技术,没有宋朝的威力大罢了。
准备妥善,准备开始火烧宋朝战船,但这时候宋军忽然派出两艘船,他们也拖着木排,借助这一带无数个湾口的优势,用铁锚将木排置于河中心。上游的草来了,油来了,一个个阻在这两排木排前面。辽军傻了眼,这当烧还是不当烧?他们不烧,宋军替他们烧了,一支支火箭射过去,火光熊熊,却没有烧到宋军的一根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