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遗臭万年(8 / 10)
速度。
包括那个鲁姓门客,实际就是王巨安排的后手,当然,这个没有对蔡确三人说了。
其实适度的调整是必须的,冬天穿棉衣,夏天还能穿棉衣么?
还是回到国企改革,改革了,一个个包袱抖掉了,然而国家迅速发现了一些情况。
实际私企并不是万能的,资本逐利而生存,为了赚钱,所以私企一般来说,管理比较严格,同时灵活机动,这一行不赚钱了,马上转行,效益远胜过国企。但因为过于逐利,国家又迫于技术上的差距,缺少对技术专利与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体制的问题,然后一个严重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多少私企缺乏对技术的研究,缺少恒心,将这个行业做大做强做成品牌,或者有些私企不错,但又被外资给兼购了。
反过来国企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它对利润追求要低得多,又是国家资本,如果眼光长远,往往会顾全大局,能持久地研发技术,还能照顾到周边百姓的就业,以及国家的整体环境,等等。
于是国企改革后,出现了两种情况,第一种外资的进入,如粮油,网络、啤酒、化妆品、日用品、高新科技,最后一半企业看似是中国的,实际都被外国资本控制,甚至一些命脉性的行业,也被外资操控甚至垄断。结果技术未得到什么,反而每年让外国人赚走了很多钱,要命的还背上了一个最大贸易顺差国的恶名。
其实资本进入政治未必比官本位更差,事实上政治也需要多样性,互相监督互相吸收营养,那么则会象春秋那样,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但问题这个资本是外国的……就象互联网这块,于是洗啊洗,爹如狗来狗如爹,爱国无功反成贼,人不如畜牲,是非黑白善恶颠倒,三观尽毁,这难道不可怕吗?
第二种,许多技术与外国落差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增加。
卖什么什么就贱,不光荣,一是自己企业不争气不团结,二是中国所有企业利润进一步下降,没有利润,就没有研发技术资金,工人待遇就不能提高。
买什么什么就贵,更不光荣,因为没有,因为落后,只好任由外资宰割。
这种情况下,又导致国企再次崛起,但经过这次震荡后,情况终是两样的。尽管领导继续贪污,尽管一些垄断性企业暴利剥削****,但总的来说,不象以前那么僵化,工人的素质也进一步提高,至少国家不用再背负一个个沉重的包袱了,而且技术也渐渐赶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