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爹娘(2 / 5)
的奢侈不孝,也间接衬托了沈墨慈的温柔善良、恭谨孝悌。
其实她就一个十几岁的姑娘,便是吃穿用度都用最好的,又能花去多少。细算起来,最后三年她花用的那些,加起来总数都不如宋钦文一次生意失败赔进去的多。
大概人活于世,都摆脱不了一个人言可畏。前世她所遭那些污蔑,大半原因出于自己不小心,还有一部分也与宋钦文和沈墨慈脱不开干系。阿娘一番话倒是点醒了她,做人首先得自律。不然自己浑身都是漏洞,又有什么立场去谴责别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幼时所读之书,已经说得明明白白。
“阿娘,昨日黄粱一梦,女儿突然明白了许多先前懵懂时忽略的道理。女儿生来锦衣玉食,可一粥一饭皆是阿爹走南闯北、阿娘操持中馈所辛苦传来。女儿不事生产不说,整日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反观其他人家姑娘,皆会帮爹娘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女儿听说沈家姑娘,前几年已经开始帮沈老爷掌管铺子生意,比起她来女儿可是差远了。这样的女儿,又有何脸面去嘲笑自力更生之人。”
阿瑶是真懂事了,从刚才到现在一直担心她被邪祟附身的胡九龄终于放下最后一丝担忧。
点头面露欣慰,其实他内心深处颇有些不是滋味。那些人又怎能与他的小阿瑶相提并论,胡家富甲一方,财产堪比大夏国库。阿瑶生在这金山银山里,合该是一辈子享福的命。
“沈金山家那个庶女看似聪明,实际上全是些歪门邪道。东林书院竟大肆吹捧此等心术不正、沽名钓誉之辈,这等地方不去也罢。”
虽然因阿瑶懂事态度有所松动,可真要送她去书院吃苦,胡九龄这当爹的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当然他也不是全无私心,东林书院中不仅有沈家庶女,更有宋氏的娘家侄儿。阿瑶自幼与宋钦文一道长大,青梅竹马两人感情甚笃。若是放她去书院,岂不等于羊入虎口。
娇养十三年的姑娘,他还没稀罕够呢,哪能便宜了外面的人!
宋氏倒是改了想法,先前她之所以不同意阿瑶去书院,无外乎担心她终年养在深闺、性子太过单纯,得罪了人不自知,到最后反倒坏了自己名声。现在见她这般懂事,她便往深处去想。东林书院条件虽比不得府里,但那么多有钱人家的公子、姑娘入读,相对来说也差不到哪儿去。多与人相处,阿瑶也能更好得识别人心;再者这些学子将来肯定要继承各家家业,若是与他们有了同窗之谊,将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