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章 诺门坎(4 / 5)
以动用的师团,但实际在哈拉哈河一带,只能调动一个23师团,还有部分其他的部队,包括配置了相当一部分战车之后,第22师团能动用的兵力满打满算也没能超过2.5万人。
双方在哈拉哈河一线激战,而此时苏军在炮兵火力占据绝对优势,飞机的装备量更甚日军的情况下,在后续援军抵达之前,也只能靠着数量远超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勉强维持战线。在这一阶段,苏军的损失是非常大的。而此时,苏军的T34还没有出世,T26,BT5快速战车除了速度比起日军的坦克要快上一些外,在火力上讨不到太大的便宜。
而此时的苏联坦克与日军坦克的防护,真算起来,也占不到太大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方面虽然通过一些手段,得到了西北的战斧坦克的样车。由于苏联方面的大清洗,使得原来负责这个项目的研究人员,军官被统统打入反派遭到枪决。直到现在,那辆战斧样车仍然在苏联的某个仓库里蒙上了一层灰。对于当初处心积虑要得到这款样车的死者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讽刺。
第23师团的日军在增补之前,一百多辆坦克,装甲车便需要面对苏联已经出现的至少三百辆以上的T26坦克与BT系列装甲车。数量上的劣势并没有将日军吓退。日军用着绝对劣势的装甲部队,加上悍不畏死的普通步兵硬生生的阻止住了苏联装甲洪流的突击。T26只有15MM的薄皮,哪怕对付步兵,都有些吃力。而草原上动不动高及人深的杂草给了日军士兵很好的掩护,也使得日军步兵的成功率竟然也不低。相比起来,日军步兵在民国战场上倒并不是因为他们怕死,而是此时的民国战场没有像草原上的这种特定环境,而皮糙肉厚的战斧式坦克,数倍于T26的防御能力,也使得日军步兵哪怕拥有战防炮的情况下,也经常难以啃动。
若说此时苏联占优势的,便是其重炮群,当日军突入到哈拉哈河以西,主动进攻,击溃了苏蒙联军一部后,占领了苏军阵地。而日军在初期,也用损失一辆坦克的代价,成功突袭了苏军阵地,击毁了苏军12辆坦克装甲车。122MM大炮18门,150MM大炮6门。这样的经典战例在后来被各国收录进奇袭战的范例中。
要知道大战陆续爆发了几个月的时间,直到后期,日军投入作战的各式重炮加起来,也不过八十几门。而苏军损失了二十几门重炮之后,仍然以在日军攻占阵地后,装甲部队没有讨到太多便宜的情况下,集中数百门火炮对日军实行压制覆盖性的炮击。使得进攻的日军损失惨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