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8 / 15)
款的3%奖励提成,扣税以后总计13万。”
张国辉牙都疼了:“领导,要不要缴这么多税啊!我以后能拿发票来抵吗?”
郑雨晴敲敲桌子:“张副总,注意素质。你代表我们集团。”
粟海峰的团队也获得奖励3万块。郑雨晴强调说,两期保健品特刊都表现不俗,后续奖金也会跟上。事实证明,所谓纸媒的寒冬,其实正在过去。
发行部主任接茬:“从这段时间的动态征订表里,我闻到一丝丝春天的气息了!”
粟主任静态:“只要我们抱团取暖,严冬必将过去!各位兄弟姐妹,我们要做出一张全江州最好看的报纸!拿出我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来!让我们做得更敬业!”
正当群情激奋之时,郑雨晴话一转:“要想做出最好看的报纸,必须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但我们在用人机制上还存在问题。”她冲陈思云点点头,郑雨晴的身后立即降下一幅屏幕,上面显示着员工名册。
郑雨晴问:“谁知道,咱们报社里的员工分成多少种身份?”
刘素英犹豫地回答:“两种吧,聘用人员和在编人员?”
郑雨晴微微一笑:“原来连您这样的老同志也不清楚啊!不过我也是才知道,有四种等级:在编,集团聘用,报社聘用,部门聘用。每种身份都有各自的绩效计算方法。”
她拿鼠标点击屏幕,又跳出一张表:“上个月我们的任务完成表,得分最多的是何亮亮,763分,折成钱应该是6104块。但他只能拿到固定的2000块钱。因为何亮亮是临时工,连最低的部聘条件都够不上。报社的业务会也没有资格参加。”
郑雨晴很难受:“农民工讨不到薪水来咱们这里求助,弱势群体受到不公正待遇上报纸来要公平,我们在报上扮演正义的天使,可在自己的家里让我们的同志受到了委屈。如果我是何亮亮,我会感到绝望。”
台下开始交头接耳,心有戚戚。郑雨晴昨天收到了何亮亮的短信,他要离开报社了,干完今年就走人。他说,每月两千块虽然少,但足够支撑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他撑不下去的原因是,在《都市报》找不到归属感和安全感,更没有荣誉感和自豪感。
何亮亮说的是心里话。他在《都市报》干了三年,对这份报纸投入情感、智慧和才干,可是报纸的成绩和荣耀与他没有任何的关系!因为他是临时工,是局外人。何亮亮给郑雨晴写短信时,内心也是相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