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继续保持影响力(5 / 6)
傲慢与偏见》相对要好一点,但也只是好一点,所以时间安排在11月初。
不过。即使这三部电影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都获得了好评,尤其是苏菲执导的《死亡女孩》,作为一位奥斯卡影后改行当导演后的首部长篇作品,光是这个噱头就吸引了不少目光。但在十月份当中,最受关注的却不是这部电影,而是……某个得罪了大部分欧洲电影人的家伙的作品:《钢琴家》!
“阿德里安用了一种极其写实的手法,将那段血淋淋的历史用真实的笔触放到了我们的面前,而另一位阿德里安则用精湛的演技将这些充分表达了出来。”
“在视觉和叙事风格上非常贴近老式电影,并且整体相当克制,但这正好将那段黑暗时期恰到好处的诠释了出来。”
“不同于《辛德勒的名单》中戏剧性的连开数枪都没能杀死人的情节。在《钢琴家》这里,纳粹毫不犹豫的换枪杀死了对方。没有幸运,没有怜悯,只有冰冷的残酷,给人一种完全真实的震撼。”
已经等候许久,已经饥渴难耐的美国媒体和影评人,第一时间通过自己的渠道纷纷发表意见,将这部电影一个劲的往上吹。当然。还有一些隐藏着恶意的评论,比如“相比较而言,《辛德勒的名单》更像是斯皮尔伯格在自命不凡”又或者“这是最好的。关于大屠杀的电影”等等,可惜两位当事人都不在意。
“毫无疑问,阿德里安比我干得更出色,这是一部真实的让人心痛的作品。”斯皮尔伯格在自己的专栏中如此写道。
“感谢史蒂文的《新德里的名单》,如果不是他这部作品,我不可能以大屠杀为题材制作电影,感谢所有支持的人。”这是阿德里安的办公室发出的声明。
这种低劣的挑拨离间的手段实在差劲,毕竟阿德里安当初都说过,他是因为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才有了想法,更何况他还是《辛德勒的名单》的投资人。
相对于热闹的北美大陆,欧洲这边却是一片片静悄悄,仿佛获得今年的金棕榈大奖的电影根本没有上映似的。想想也是,阿德里安之前的一番言论不仅让他们狼狈不堪,还间接分裂了欧洲电影人,现在好容易平息下去,怎么可能又提起?难道还嫌不够焦头烂额么?
当初所有人都没注意到,阿德里安那番言论最具有杀伤力的地方并不是抢夺对艺术的话语权,而是在上了《艾伦秀》后才慢慢发酵出来的……作为世界闻名的奇迹导演,有无数堪称经典的作品,有《黑客帝国》和《指环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