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投资问题(2 / 3)
并占有一定的股份。少的可怜。
日本和韩国的公司首先就可以排除了,日本公司肯定不会让他占有一部分股份的,哪怕是百分之一,除非他开始在香港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很可惜,他现在的确有点钱,但要说在香港有影响力,额,这个就有吹牛皮的嫌疑了。
具备影响力,光有账面上的钱是不行的。首先是旗下的产业要实力雄厚,看得见摸得着,别人信服。就像和记黄埔,光是员工就数万,更别到处都是的地皮和产业。影响力自然是空前的,打个喷嚏香港政府都要紧张老半天。
韩国公司就更别提了,棒子国,本身就是宇宙第一大国。哪里瞧得上他?
周兴盛也有些产业了,财神投资、周师傅、万科。只是可惜的是,周师傅和万科都在内地,而这个时期的内地对于亚洲各国来说,还是有点陌生的。财神投资在香港,但投资最大的就是周师傅和万科,在香港却没有多少产业,甚至可以说只是一个空壳子而已,要不是最近在霍希妍的建议下好是投资了一些小公司的话。
台、湾的国泰倒是值得投资,也完全可行,毕竟同宗同族,而且国泰也是一个纯粹的公司,虽然受到台、湾政府的帮扶是一定的。富士康就别说了,别说处在初创期,就算是上市了,他可以正大光明的打收购战,但富士康到底是和他现在和刘家成办的“家盛电子”冲突了,他不可能一边经营家盛电子,一边又去投资富士康,他的脑子还没进水。
香港的和记黄埔、新鸿基地产这些,也是可以投资的。
只是比起这些大鳄来,周兴盛现在显得有些弱小了,所以只能是小心的吸纳,尽量不触及这些大鳄的神经。
至于有没有可趁之机,额,其它公司好说,但对于和记黄埔、长江实业这些李超人旗下的公司来说,想想李超人在历次经济危机时的表现,周兴盛很果断的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很不切实际。
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李超人似乎都能够预测到,并且果断的在危机爆发前抛售手中的股份,然后又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来个逆袭抄底,高卖低买,一转手,手中的股份不减反增,算计之精,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有时候,周兴盛甚至怀疑李超人是不是个重生人士,不然为什么每一次经济危机,李超人的资产不仅没有缩水,反而越来越雄厚?
至于内地的那些知名公司,哎,不提也罢,因为周兴盛只要一想到问题的症结,他就会纠结无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