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射雕英雄传的“如果体”(2 / 7)
也好理解,找别人借呗,特别是银行。
像李超人、郑玉彤、霍英冬这些大亨。他们要是动用能够动用的最大资金,保证比自己的身家要超过十倍以上。老友借,银行借,政府借,关系发动起来,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借出,用李超人来说,在后世的时候。身家过千亿,但是他调动的资金却可以达到万亿以上,真正的富可敌国,足以撬动世界经济。
1980年,船王包玉纲收购“九龙仓”的战役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1980年,包玉纲达到了人生的最巅峰,旗下环球的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2000多万吨,比美国和苏联国家船队总吨位还要大,成为了世界船王。不过包玉纲并不满足,而且眼光长远。很快就实行了弃舟登陆的战略,逐步把重心投入到房地产、酒店和交通运输上面。当时,包玉纲看中了“九龙仓”。
九龙仓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资企业集团之一。
“怡和洋行”,说起这个名字,相信只要是个中国人的都知道这家臭名昭著的英资企业,曾是清末以及民国时期侵华的主力!
1980年4月,包玉纲宣布收购了“九龙仓”百分之三十的股票,当时怡和洋行属下的另一个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百分之二十的“九龙仓”股票,形势明显对怡和洋行不利。为了保住“九龙仓”,置地公司不惜调动大批资金,以100港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的股票,以此来把包玉纲给挤出去。
包玉纲一面要兼顾旗下环球,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流动资金来和置地公司大打价格战。这个时候,谁都认为包玉纲会输,但最后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包玉纲竟然在三天内又调集了21亿资金,一举将手中“九龙仓”的股份增持到百分之四十九,彻底控制了“九龙仓”,导致置地公司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不得不败退。
在港英政府的地盘上和置地公司对战,包玉纲天时地利都不占,但他占据了人和。
人脉关系下,调集巨额的资金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李超人这些富豪纷纷助战。
换做是周兴盛他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人脉和影响力。他要是一面资金紧张,一面又要和怡和洋行这样的巨头对战,短时间内筹集数十亿港币的资金,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或许,李超人、包船王、刘銮熊这些人会因为他的赚钱能力而处理相助,但决计达不到包船王这等举重若轻的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