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后记(1 / 3)
后记
我一直很喜欢武侠,也很早就有写一部武侠小说的想法,但因为能力不足等等原因,一直迟迟没有动笔,现在脑子里终于产生了一个故事的雏形,想讲个故事给大家听,于是我的第一部小说《龙凤双侠》诞生了。这是一部为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写的一部续集,与金庸这位武侠大宗师相比,我可能还差得很远,对其才学只有仰视的份,但凡事总有第一次,需要自己去尝试,所以决定姑且试一试。选择为《倚天屠龙记》写续集是因为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传播最为广泛,我也最为熟悉,写起来相对容易,也比较容易把握,衔接也更为顺畅,历史年代感也很清晰。
因此我就选择陈朱争雄这一段历史作为根据展开了一段离奇故事。
生平
陈友谅(1320~1363),湖北沔阳(今仙桃)人,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很多历史文献中也多以神化朱元璋来丑化陈友谅,这是封建王朝“成王败寇”的惯性思维使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彭勇认为,传统历史文献中存在诸多故意歪曲丑化陈友谅形象的现象:如制造朱元璋以弱胜强的印象,将陈友谅的主要功绩忽略不计;附会天意,明示朱元璋乃君权神授;夸大个别细节,塑造陈友谅失败形象。这些直接导致了后人们对陈友谅的评价有失偏颇。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评价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元代末年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及民族高压之下,陈友谅较早地举起了反元义旗,并且始终如一,没有接受统治阶级任何形式的招安,为推翻腐朽的元朝统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历史功绩堪比推翻秦朝暴政的项羽。
陈友谅曾任县小吏,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杀倪文俊,将其头颅献给徐寿辉。深得徐寿辉信任,后控制徐寿辉统领其军队,最终将其杀害。
陈友谅在反元战争中竭力争取汉族地主阶级合作,收罗了不少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知名的有元兵部尚书黄昭和进士解观等人。同时,他在天完内部制造分裂,篡权夺位。至正十九年九月,陈友谅杀害了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十二月,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