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结束与开始(2 / 4)
、评书。
在林浩然看来,一本好书需要具备完整的逻辑架构,能够自成一个体系,最好能有冲击性的东西,如果能够将人三观颠覆,那就是神作了。
《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较明白的描述。
将分工的概念提到了世界观的高度,形成了理性人、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社会福利不矛盾,以及市场总是趋于稳定这三大推论的思想基础,当时资产阶级学者把它奉为至宝。
正是这一些积累,让到林浩然单是进行回记,就能够有所体悟。
他想起了,那一个明媚的下午,陆小兰在帮助图书馆整理书籍,而他在旁边看着那本《富国论》,那一本心目中的好书。
“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象我们所成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例如,两个性格极不相同的人,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街上的挑夫。他们间的差异,看来是起因于习惯、风俗与教育,而不是起因于天性。他们生下来,在七八岁以前,彼此的天性极相类似,他们的双亲和朋友,恐怕也不能在他们两者间看出任何显著的差别。大约在这个年龄,或者此后不久,他们就从事于极不相同的职业,于是他们才能的差异,渐渐可以看得出来,往后逐渐增大,结果,哲学家为虚荣心所驱使,简直不肯承认他们之间有一点类似的地方。然而,人类如果没有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互相交易的倾向,各个人都须亲自生产自己生活上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而一切人的任务和工作全无分别,那末工作差异所产生的才能的巨大差异,就不可能存在了。”
那时因为年轻,所以不懂,但如今,林浩然对那一本亚当·斯密的著作又生起了新的认识。
叮!
第九个瞳圈正式形成,瞳孔显得娇艳而夺目,红绿瞳再次得到晋级。林浩然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天地间变得更加之清明,发现可以做更多的东西,积累更大的财富。
十年,为一个轮回,是一个年代的符号!而如今,林浩然显然是触碰到了这一个轮回,看到了一个新的符号。
“当代:红100绿0,暴涨。”
“傻妞,我们回家一起种红薯吧!”林浩然突然作了一个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