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石油期货(3 / 4)
,可在这方面屡屡碰壁,反而让新加坡这个小国走在了前面。世界上燃料油消费国主要集中在东亚,新加坡和中国分别是亚洲第一和第二大的燃料油进口国,新加坡却拥有燃料油的国际定价权地位。新加坡很有战略眼光,利用其占据世界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的便利,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石油交易中心之一,也是国际上最重要的燃料油市场和集散地。
针对这种尴尬局面,200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专门成立石油期货开发小组,并于同年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一份洋洋数万言,关于恢复石油期货交易和新加坡竞争的申请报告。上海期交所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石油期货计划,就是先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燃料油交易开始,配合国家石油政策的调整,在开设更多成品油项目,最后逐步扩大到所有石油产品上去。
面对这几年国际石油价格逐步走高和国内进口石油数目不断增加的现实,以及国内要求建立石油期货规避石油价格波动风险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终于同意了这个计划,而由于杨星的出现,导致了全国期货市场联手,上海联合期货交易所的出现,使得燃料油期货在今年确定要正式上市,而“中航油事”更是加强了这种紧迫感,联合期货交易所推出的燃料油期货合同几乎一下子就和新加坡纸货市场规模齐平,想要和其别苗头的意思很明显。
不过相比人人都可以开户参与炒卖的黄金期货,燃料油期货毕竟还是和老百姓隔得比较远,真正开始参与的都是与石油有关的机构投资者,所以短时间内还无法获得类似黄金期货推出时那样的轰动效应。
但从经验上来看,最早参与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买卖的投资者只要不太贪,都能获利甚丰,熟知历史的杨星当然不愿意放弃这个大好机会。况且上海期货联交所的根本是想用燃料油期货当问路石,作为原油下游产品,它的定价和原油价格息息相关,联交所就是希望利用燃料油期货打开整个原油和成品油期货的大门,继而掌握住石油国际定价权。
过去中国燃料油的定价权需要依靠新加坡,中国燃料油进口企业只能以新加坡现货评估价格作为进口结算参考,这种做法不仅使能源资源的配置功能不能正常的发挥,还经常引发一些投机商故意在我国进口燃料油计价期间在新加坡市场上联手推高现货价格,从中渔利。这往往使得我国的相关企业在应付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的大幅振荡风险之外,还要承担投机商在期货市场上的人为操纵带来的风险。
前世里燃料油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