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香港联交所(2 / 4)
压力,为此香港方面也在多做努力,由于背靠内地庞大的市场,加上中央政策支持,这几年香港积极争取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包括四大银行在内的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已占据香港股市的大半份额,这种被称为“红筹股”的国有上市企业股票发行推动香港股市的IPO(公开募股)金额直追纽约和伦敦,名列世界前三位。
同时香港还依靠和美元直接挂钩的联合汇率体系,帮助暂时还不可自由兑换的人民币在海外逐步国际化,这几年香港发行的“点心债券”数量稳步上升,现在已经不仅单单是国有企业的专利,国内许多民营企业也对此兴趣浓厚,纷纷来香港找门路发债融资,香港股市和债券市场在内地巨大市场支持下算的上是独立亚洲风骚。
只是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上,尽管杨星推着香港和伦敦金市实现了异地同步交易,勉强得到了亚洲黄金市场话语权,可在铜、铝、铁等金属和石油天然气以及农产品市场上进展缓慢。针对这种情况,杨星就提出可以借这次海外抄底的机会做些改变。
他指出国内金融机构改革已经实行了多年,但老是在自家一亩三分地里打转是变不成世界高手的,金融改革的核心是银行,前几年国内已开始放松对存贷款利率水平控制和放宽人民币自由兑换限制,逐步取消资本项目管制,目的就是想逐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上海和深圳现在已近雄心勃勃提出要打造中国金融中心,挑战香港和新加坡的口号了。
可可口号虽然响亮,但金融改革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全面放开前,国内银行之间必须先行充分竞争,同时必须发展出容量更深的资本市场。由于中国银行体系多年来一直以向政府支持企业发放贷款为主,发生亏损的风险最终会由政府承担,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就需要银行开拓海外业务,接受国外金融管理经验。而在银行积累国际经验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国内专家普遍认为上海和深圳距离香港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有很大差距。
相比敌友难分的欧美投行和对冲基金,显然在香港的金融环境中国内金融机构更有主场优势,既然这次海外抄底要动用国家外汇,原则上只许胜不许败,那选择更熟悉的香港作为大战前进指挥所就必不可少。当然杨星这位领头人选择自家大本营指挥,是否有公私兼顾的想法,大家也就不深究了。杨星提出要趁机夺取国际大宗商品话语权,就是要从香港开始实行他的第一步计划。
现在就有一个天大的机会,杨星出示了一份绝密情报,那就是金融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