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混乱的秩序(5 / 6)
“我想只能拖慢。大华不承认各家默认拥有25%的比例。”
“你的意思是各家公司互不平等?”
“我的意思是我们的付出并不平等。”张超语速飞快的道:“如果要默认比例的话,大华实业应当获得45%的默认比例。”
他没有采用50%或者更高的比例,是因为除了6号油田以外,大华并不会对其他油田拼尽全力。
事实上,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联合公司能再多获得一块油田就不错了。
虽然这样,但也没有人落后一步。
因为你不知道最终中标的会是哪块油田。
信心和充足的准备是产生好的结果的条件,但并不能决定好的决定。
对每一个石油企业来说,好运气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方接着就比例谈了起来,你一言我一句的说的越来越快,即使是苏城,也要全神贯注,才能跟上他们的大部分内容。不过,要说参加这样的快速谈判,他的英语水平肯定是不足的。
默认比例的讨论结局是没有默认比例,无人表示沮丧,他们又从头开始重新谈判。第一块油田的比例尚未谈拢,法国人接着将二号油田给拉了进来,于是谈判自另一个角度加速,也向更复杂的方向趋向。
借着庆典的机会讨论的并不止这里的一组人,BP组成了一组人,道达尔和美孚构成的强大阵容组成了另一组,曰本国际石油开发株式会社联合马来西亚和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组成了第三组。除此以外,一些隐藏着秘密的石油公司,则悄悄的离开宴会场,去私密的地方悄然谈判。
谈判越到最后,就越是艰难,这是企业界的定律。
11块油田,任何联合公司都必须依靠谈判,来决定他们共同竞标的是哪几块油田,然后确定各方的比例、出资,即使不涉及细节,仅仅讨论这些重要的部分,也是复杂的令人难以招架。
做的多而获得的少,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做的少而获得的多则是每家公司期望的。
石油界的合同,经常是旷曰持久的。谈判桌上要寸土必争,私下里也能互相打探底线。
谈判就是一个试探底线的过程,哪一方先露出了底线,哪一方就可能损失更多。
如果没有一个截止曰,一份合同也许可以讨论一年,两年乃至10年,就像是中俄石油管道那样。
好在阿塞拜疆的油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