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江南 第六十三章 谋划(上)(2 / 4)
样的情况下,士人为了各自出身,纷纷转投儒学,其他学派自然式微,而后慢慢凋零衰败。这一点是相当高明的。董仲舒所有士子作了区分,又没有忽视任何一部分,而是分别对待,最终成功,此乃其三。”
杨广若有所悟,道,“不错,秦以法治天下。辅佐秦始皇的李斯,若是非同赵高勾结,也是周公召公一般人物的人。李斯无论在《柬逐客疏》时期,还是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都为高权重。秦素来有法家传统,商鞅、韩非、李斯,在面对秦始皇的时候,李斯相当成功的。玉儿但如你所说,李斯在面对众多文人士子的时候,做法荒谬,大大失败。他蔑视当世社会中中流砥柱的士人和文人,无视百姓,结果可悲。董仲舒以柔克刚,轻巧之处远胜李斯。”
我笑道,“我也正是这个意思。”说到此,我心中一动,忍不住道,“杨广,你既然认为柔可克刚,至柔者,最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普天之下的百姓,便如水。为什么你却”
杨广笑道,“那又不同了。”说罢,他也不解释。我情知就算是改变也不是一日之效,也不再多说。
我道,“刚才我们说到哪了?”
杨广提醒道,“你说办一份‘期刊’。”
听着杨广说期刊二字,我心中只觉说不出的好玩儿,不敢笑,咳了一声,佯装正色道,“不错,”心中思忖着如何解释,中国最早可查的“报纸”乃是在唐代,被概称为“报状”。这种报状具有中央政府公报的性质,主要抄送到朝廷所在地的各级官吏,并经由由藩镇在京城自行设置得进奏院抄送外地,被概称为“进奏院状报”,有时被称作“邸吏状”。可这乃隋后的事情,我不便举例,半晌道,“当然若办这份期刊,你要先得到父皇的允许我猜南方前有父皇自己、后有秦王统辖不利的情况下,对你会有所松动,允许你当不是很难。”
“不错。”杨广点头道。
“对朝廷,可以说是朝廷公文旨意的下达而已,以获得我们最多的权限。”我边想边道,“而对于南人来说,我们所宣传的内容除了政令,还有诸多的内容,比如我们可以大量宣传整个南方安定的好处,宣传我大隋的国力强盛,在写明所有反抗的叛军的凄惨下场,以作警示。”说到这里有些愧疚,终究是难逃历史的必然,我所言一切,都是为了大隋王朝的统治,而非百姓的幸福安居。可是在这个年代,平稳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一切,在百姓不具备自救的条件下奢谈民主本身就是荒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