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 第14章(4 / 8)
1世纪间的历史巨变,人事沧桑,心里渐渐充满曹雪芹似的历史虚无感,把琴弦拨得嘈嘈切切,似在笑他们执迷繁华,又似在替他们不值。
两遍唱完,我仍然拨着弦,让音乐渐渐消失,才抬头看他们。
他们显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我会唱一首这样气氛的词,一时都愣的愣,沉思的沉思,胤?干脆皱着眉,歪着头,一脸不解的看着我。那个刚才活像张飞的人,现在又滑稽的轮流看看我,看看几个阿哥。
我很满意这个效果,站起来,行了个标准的福礼,等待他们开口。
胤?笑着先开口:“这果然是你才能唱出来的曲子,这词儿虽是古的,却和我当日听到的你的慷慨陈词一样有警世醒人的效果。好!你若是我府的里丫头,早该赏你了。”
胤?仍然是那种危险的笑,说着话,眼睛只看着我不动:“老十四,这样的丫头,你怎么赏?银子?嫌俗;衣裳首饰?看她也不爱穿戴;赏其家人?她没有家人……真是为难了的。”
胤?一听,也乐得点头称“是”,呵呵的笑起来。
杨大人击节叹到:“这是前朝杨慎所做临江仙,原为感叹汉末三国人物的,老夫还从未听过有人把这词唱进曲子里……”
最能影响全场气氛的主人胤?此时突然叹气,道:“凌姑娘此情此景,让各位想起什么?唐宋盛时,人皆云,柳永词,只好十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则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说到这里,他突然露出我从未见过的疑惑表情凝视我:“可如今凌姑娘这娇滴滴的模样身段,却慨然歌之‘大江东去’,足令我辈须眉汗颜啊!”
那个杨大人连连拈须点头,道:“凌姑娘和锦书姑娘这样的人物,我今儿才算是见着了……”
想到锦书,我连忙回头看她,她怔怔的盯着地板不知道在想什么。
他们又自顾掉文评论感叹起来,我却已经无心听他们的评论了,躲避着他们各式各样惊异的目光,悄悄退到锦书身边站着。
又闲话了几句,叮嘱我们好生排演,需要什么就问何公公要,又特别对锦书说“要放宽心,我自会照应”之后,胤?让我们退了出来。
又侥幸过了一次关,我急着想问锦书的事,但一路上时常有人,我只好急急忙忙的走路,想回去了问个明白。
刚走到一个假山石的转弯处,一阵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