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未雨绸缪 第二章 东山庄园(二)(1 / 4)
22
从接到圣旨那天算起,已经是第五天了,今天终于到了临安。这一路旅途对贾政来说并不算辛苦,但心里却七上八下。奉旨面圣,应当不是坏事。如果有祸,而且还惊动了皇上,那还不是一道圣旨就给办了,哪里还需要面圣。究竟是什么事呢?那几个宫廷侍卫一无所知,只是说一切都听吴公公的调度。想问问宝玉吧,却没有机会。这小子总是和吴公公还有徐大锤形影不离,晚上睡觉都是住在一个房里。在溧阳休息的那天,这三人跑到山里去了,不知道干了些什么,晚上还溜出去喝酒。到湖州的那天,这三人居然不走大道,却走了山路,很晚才在湖州的客栈会面,还带回了一包煤碳。这可是好东西啊,自我朝南渡以来,煤就成了金贵之物。今天下午倒是早早到达临安,一进城,只见吴公公吩咐了几句话,几个侍卫道了声告辞,就回宫了。刚刚找好地方住下,吴公公也来告辞,混小子说要送送吴公公,还说晚饭不要等他,拉上徐大锤送吴公公去了。这一送,连送人的人也消失了。哼,肯定是找借口出去喝酒吧。
贾政浮想联翩,回想一年多来发生的事情,不由地感慨万千。一年多前,宝玉那混小子居然在柴房里造出了洗衣皂,贾政用了以后,暗暗有些吃惊。贾家祖上出过将相,可贾政自己一直在工部做官,深知物事艰难,这种前所未有的有用之物,应当是值得称道的发明。当见到各种颜色和各种香味的香皂和润肤露时,贾政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些发明,足以使这小子和古之圣贤比肩啊。但心里还是充满了遗憾,痴迷做这种事情,看样子离进士及第是越来越远了。
柴房里出来的产品让宝玉那小子赚足了钱钞,对此贾政默认了,实际上贾政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我朝工商兴旺,朝廷每年的巨大岁入中,工商海关的税收是农税的十几倍,这些实用而且深得女人喜爱的物事,在富庶的江南自然会受到追捧。当夫人告诉他宝玉将赚得的大部分钱钞交给她时,贾政有些感动了,真没想到这混小子还有一分孝心。两年前那个同姓权臣的党羽在工部兴风作浪、排斥异己,贾政为避祸而辞官回家了。幸亏急流勇退,另外元春在宫里也有一些地位,贾政逃过了一劫。但偌大的贾府开支只能全靠东山的五十倾土地和城里几间店铺的收益来支撑了,长此以往,入不敷出的后果不堪设想。
宝玉提出在东山建一个生产基地时,贾政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而且还表示在钱、物、人力上全力支持。这小子还真有些魄力,那个叫做什么香皂车间的一溜二十几间连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