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武装割据 第八章 冬寒春暖(四)(1 / 5)
84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天下究竟谁怕谁?不是宝爷怕鞑子,而是鞑子怕宝爷。”这首铿锵有力、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大年初一吴公公的官邸里开始唱响。当时好壮观哟,吴公公指挥三十几个大肚子女演员放声高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后来警卫人员和服务人员也加入了歌唱队伍,这首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朗朗上口,是人都能学会,而且激发人的斗志。仅仅十几天的时间,这首歌伴随着和煦的春风传遍了江南、江北和胶东,整个根据地几乎人人都会唱,军营和学校里每天都唱。
不过大家都不知道最初吴公公小声唱这首歌的时候有不少歌词和流行的歌词不一样,其中的“宝”字最初是“二”字。吴公公认为二爷有点亏,似乎还有一个大爷比二爷大,于是就改成宝爷了。令贾迩冶和吴公公始料不及的是以后根据地新出生的婴儿不论男女其名字多有一个宝字。有些女孩在唱这首歌时干脆将宝爷改成宝奶了。更令人惊奇的是最早唱这首歌的女演员们生产的小孩还没有学会说话就会唱这首歌,原因是在娘肚子里时就学会了。科学界由此发现了胎教这个现象,后来建立的科技大学将胎教作为一项重点研究课题,但是研究了几百年也没有发生胎儿在娘肚子里学会唱歌的现象。
建康城出现了一个开天辟地的新生事物,首期《华夏半月刊》于正月十五这天出版了。《华夏半月刊》与自古就有的官方邸报不同,是对社会公开发行的。湘云是半月刊的总编,手下有一班军政大学结业的读书人做编辑工作和写手。首期半月刊登载了一篇社论,即“高筑墙,广积粮,不称王”,社论的署名作者是“炎黄子孙”。这篇社论是贾迩冶和吴公公讨论了两天两夜搞出来的,在公开刊登之前,已经在《军情通报》上发表,《军情通报》是官方内部刊物,只传达到团级和知县级以上文武官员。不过《军情通报》也不是什么秘密文件,这些官员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属都能看到这份刊物,哪里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这篇社论从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全面阐述了根据地的大政策,其中心思想高度归纳起来就是社论标题的九个字。社论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不仅读书人争相购买阅读,不识字的人也长时间的站在公开张贴的刊物前听有文化的人朗读讲解。不少没有买到刊物的读书人在这些地方全文抄录,回去仔细研读。一时间出现了一种新职业,从业者弯下腰来,将背部充当书桌。
社论提出的“不称王”的观点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各种猜测和议论充斥街头巷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