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一章 奔袭大都(四)(1 / 4)
14
清明时节,江南已是霪雨绵绵,北方却是春暖乍寒,田野里却也生机盎然。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贾迩冶又和忽必烈谈了三次,虽然谈判没有进展,但是忽必烈的待遇好了许多。在耶律铸和桑哥的强烈要求下,忽必烈又过上了皇帝的舒坦生活,不仅伙食好了,还有嫔妃侍候了,当然行动自由是没有的。贾迩冶干脆不和忽必烈谈判了,而是差不多天天晚上都在朝堂请忽必烈喝酒,而且总有杨无过、文天祥、耶律铸和桑哥作陪。
贾迩冶现在不称忽必烈为皇帝陛下了,而是称其为老忽。这个不伦不类的称呼使别人都大摇其头,忽必烈倒是并不在意,居然能有汉语称贾迩冶为小贾,两人在碰杯时差点就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了。喝酒时并不谈论国家大事,贾迩冶的话题多是蒙古族和成吉思汗的发家史。这个话题总是勾起忽必烈的无限兴趣,这使贾迩冶了解了不少历史知识。但是在蒙古族起源方面,贾迩冶并不相信传说故事。
忽必烈说蒙古族是苍狼和白鹿的后代,起源于腾汲思海(北海、贝加尔湖),而孛儿只斤氏是金色天神在草原上的后裔。贾迩冶对这种口头相传的史诗另有解读,苍狼和白鹿之说应当是对蒙昧时代狩猎生活的记忆,而金色天神之说是给皇族血统披上神圣的外衣。但是忽必烈又说蒙古族旧称蒙兀室韦,是黄帝的一支部曲,可见造舆论这种事情大家都彼此彼此。贾迩冶发现桑哥对往事无动于衷,但是耶律铸听到这些说法是多报以会心的微笑。后来贾迩冶私下里就蒙古族起源问题请教过耶律铸,他说蒙古族起源于兴安岭西麓的建河(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应当是鲜卑的一个分支。
贾迩冶发现桑哥精通谋略,考虑问题像个商人。而耶律铸精通儒学,特别推崇理学,历史和文学造诣极深。二人都是杰出的政治家。贾迩冶不敢与耶律铸谈论学问,他的进士头衔是假冒伪劣的。文天祥和耶律铸倒是十分谈得来,他们谈起学问来贾迩冶只有旁听的份,倒是忽必烈听了桑哥的翻译后似乎比贾迩冶领悟的更多。
这天贾迩冶又在朝堂请忽必烈喝酒,只是时间比平常晚了一些。忽必烈说道,“小贾,今天怎么这么晚?老夫还以为你没有美酒了?”忽必烈现在每天都期待贾迩冶请他饮酒啊,他真担心贾迩冶没有酒了,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贾迩冶嬉笑道,“哈,那怎么可能?美酒多的太太,喝上一年半载也莫麻大,何况很快就有人从南面送酒来了。老忽,你放心吧,不用担心莫酒喝。”
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