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天翻地覆 第二章 坚守大兴(五)(2 / 4)
军北上辽河平原并非奉旨而行,实际上是伤家之犬,无主野狗,他放弃黄河防线而走实际上就是背叛元廷之举。他的那么多人要吃要穿要地盘还要银子化,当地的元廷官员凭什么给他供给?尤其是蒙古贵族和大小宗王,谁会买账?刘国杰拥兵自重也不可能投靠某个宗王,一旦失去兵权那些宗王能给他碗饭吃就不错了,多半是杀掉了事。再说辽河两岸的蒙古宗王也没有哪家有这么大的势力能够容下外来的十万兵马而不担心反客为主。所以刘国杰的出路只能是靠实力去打去抢,我们让刘国杰去乱咬,将那里的蒙古贵族势力都清理掉,岂不快哉。”
西门子说道,“都督的这个办法不错,但是也不能让刘国杰到那里坐大,免得以后收拾起来麻烦。”
“辽河平原地域广大,但是人口不多。年前我查阅了缴获的元廷档案文献,最近又向忽必烈、耶律铸等人套话,虽然有些数据不一定确切,但是可以肯定那里人口最多只有二三十万。若加上嫩河流域、松花江流域以及潢水和建河流域以及辽东半岛,总人口也最多百万之数。这些人口是元廷官吏能够取钱粮税收的人口。百万之数不小也不大,能养活多少兵卒?刘国杰到那里去与当地元军火并,必然是两败俱伤,既使打赢了,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里也壮大不了多少。何况我们只放他过去消耗当地元廷实力,并不给他安稳坐大的机会。”
西门子问道,“都督,除了元廷官吏控制的税收人口,还有什么人口?”
“有的。东北地域广大,许多地方仍然是荒蛮之地,有许多部落民生存于山林草地水泽之中,甚至极北苦寒之地亦非无人生存,这些人口多在治外。另外蒙古宗王食邑之民实际上也不在朝廷税收之中。不可小视这些治外之民,有宋以来,契丹、女真就是先后由这些治外之民迅速壮大发展而来,结果先后产生了辽国和金国。秦汉时有匈奴之祸,隋唐时有突厥之乱,以后还有五胡乱华,都是山林草地水泽之中的部落民突然兴盛壮大起来所致,还有一些较小的动乱是边官在中原内乱时乘机利用部落势力为祸中原。我们的一个战略目标是取得白山黑水之地的长治久安,而解决东北的问题,必须处理好治外之民的问题。由于地域广大,各种势力错综复杂,而短期内我们派不出许多兵力到那里去,所以先放刘国杰去折腾。”
无忌问道,“公子,我军要等到刘国杰在东北折腾够了再出兵吗?”
“也是也不是。我军派出一支劲旅,就跟在刘国杰的屁股后面。刘国杰新败,教训惨重,必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