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四)(1 / 4)
34
贾迩冶召集肖烈、五个直属团的头头们以及杨镇在枢密院开了几天会议。第一项内容是组建一个四个营编制的团级部队,人员从刘芒的直属五团成建制的抽调一个营,再从已经完成疏通运河任务的四千俘虏中挑选年轻力壮者组建三个步兵营,军官从各部队抽调。该团的直属连和侦察连也从老部队抽调军官和骨干。贾迩冶指定了正副团长和参谋长人选,团长是原大宋驸马都尉杨镇。一个月后,杨镇团将赴榆关(山海关)屯守。一个新编的五人情报小组派往该团,主要担任与无忌的部队联络的任务。
各部队从俘虏中挑选年轻精壮者补充兵员,刘芒团恢复六个营的编制。剩下的约两千俘虏编成二十个连,分散到燕山各大河谷里牧马牧羊。直属三、四、五团分别到北平东北、北面和西北各城池和关隘要道口驻扎,但是团部都驻扎北平。
为了永久的消弭草原游牧部落掠夺农耕地区的威胁,必须加强草原地带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在二十一世纪,草原上水草丰美的地带一户五六口人的牧民人家,一般都拥有二三千只羊。而一只羊一年羊毛或羊绒的产值为二百元至三百元之间。相对于内地普通的农民,草原上的牧民非常富裕,许多牧民雇用外地打工者骑着摩托车放羊。在古代,羊的产值没有这么高,原因是羊毛、羊绒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开发,杀羊吃肉后羊皮的价值也没有充分开发。开发牧羊的价值可以加强发达地区和草原地带的交流和联系以及相互间在经济方面的依赖性。不同民族之间只有密切的联系和充分的交流才能具有一致的利益和凝聚力。
重返江南后不久贾迩冶在建康搞了个羊毛加工实验工厂,虽然纺出的毛线还不够柔软,但也可以编织毛衣了。秦文虽然没有编织过毛衣,但知道有手工编织毛衣那么回事,结果贾迩冶的五个女人都会编织毛衣。习荏和古丽的技术最好,创造了不少花色。军人的家眷有不少人都能编织毛衣了,将来牧羊、羊毛加工和编织成衣必定是一个新生的产业链,新的财富源泉必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肖烈和杨无过一直在北平主持军务,贾迩冶让杨无过熟悉日常军务的工作,熟悉驾驭北平的参谋班子,这些参谋人员是肖烈上次来北平时带来的。贾迩冶自己却东游西荡起来,带着警卫一团东面跑到榆关,西面跑到平城(大同)城下,还向城墙上放了几炮。
十一月中旬,参谋部的三大头目以及虎威、闵烟、开合部队的军头们齐聚北平城枢密院。会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