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五)(2 / 4)
“呃,留大人,差别不大嘛,就差一点嘛。”
“呃,贾都督,不能差一点,为什么要妄自菲薄,比别人差一点呢?应当比别人高一点,至少要一样,不可比别人低啊。难道我朝比别的朝代低吗?”
“呃,留大人,大学生不比太学生低啊。大者,一人也。太字的那一点在下面,是一个人下面的那一点啊。学生者,斯文人也。既然是斯文人,为什么要暴露那一点呢?在下面晃来晃去的多不文雅。也不能将那一点挪到上面去,否则就是犬学生了。”
“啊?呜呜,呜呜”,留梦炎痛哭流涕,眼泪鼻涕大把大把地掉在地上。从此太学生下面少了一点,变成了大学生。实际上那一点是藏起来了,不敢再暴露在外面,否则有失斯文,更不敢扛在肩膀上而变成犬类。后来大学生并非都是男生,老知识分子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贾都督早有预见啊。以后再也没有人坚持认为应当恢复太学生这个名称,于是太学生绝迹,大学生延续后世。
工学院虽然还没有招到学生,但是贾迩冶给那些预备当先生的工匠们布置了几项任务,让他们联合攻关。这些项目的核心是炼钢、水泥和平板玻璃,这些技术必须突破现在小规模生产技术,否则不能成为经济的有效增长点。比如说钢铁业吧,用坩埚冶铁炼钢是传统技术,但绝对满足不了将来的需求。
宣化铁矿的矿石用船运输到扬州和江南,结果是别的地方采铁矿为生的人们被迫向北方转移。宣化铁矿是沉积型肾状赤铁矿,矿层厚,规模大,易开采,品位高,不用选矿,因而成本低,当时只要有这么一个矿山小规模的开采,就能满足各地的需求。同样,开滦煤矿开采出来的原煤也满足了所有的需求。贾迩冶稍微提示了一下,蜂窝煤就搞出来了,特别适合小户人家的消费水平。
仅仅是两个矿山的开发,就明显地加强了北方和南方的经济交流,开采、运输和下游产业红火起来。江南有实力的商号都盯上了这个产业链,这时候贾迩冶做出了绝大多数官员都反对的举措。文天祥对贾迩冶的决策也不能理解。
“呃,小贾啊,为什么将政府的铁矿石和原煤的运输让民间商号来承担?军队不是有个内河运输团吗?用军船运输不是可以节省开支吗?”
“文大人,军船只能用于军事运输任务,不可从商,否则必定迅速腐败。铁和煤是民间用量多于军队用量的寻常物资,运输和销售工作量巨大。如果这些都由政府来做,那不是要增加政府人员的规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