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曹昂向陆仁讨要婉儿未果,回到许昌家中……)(14 / 16)
兴三年(225年),经过一段充分准备以后,诸葛亮开始对南中用兵。他先后遣将分别进攻牂牁、益州,又亲率主力进军越嶲,击杀了叟帅高定元。同年五月,渡过泸水(今金沙江),进入益州,用‘七擒七纵‘的策略,连败叛乱的蕃将孟获,南中之乱终于平定。不但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打破了这一地区的闭塞状况,加强了‘西南夷‘各族同汉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对南中地区的开发是有积极意义的。
安定南中以后,诸葛亮又率军北上,进驻汉中,开始了北伐曹魏之举。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祁山(今甘肃西和祁山堡),想迂回陇右,威胁关中。但因前锋马谡违背军令,失守街亭,汉军被迫撤退;同年冬,诸葛亮又北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进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因粮尽退兵;次年,诸葛亮第三次出征,攻占了武都和阴平二郡;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再出祁山,魏将司马懿坚壁防御,蜀军粮尽而退;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蜀军进至五丈原(今陕西眉县境内),与魏军隔渭水对峙。不久,诸葛亮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北伐曹魏至此结束。故有人认为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末评语》)但通过北伐却遏止了曹魏的南侵,保卫了汉中,使蜀汉赢得了休养生息和发展经济的时间,实现了诸葛亮以攻为守的战略思想。且由于他善于治军,纪律严明,指挥灵活,使蜀军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故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是不能否认的。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学识渊博,思维敏捷,分析天下形势精辟允当,高瞻远瞩;对待蜀汉社稷鞠躬尽粹,死而后已。因此,千百年来受到众人的好评和爱戴,乃至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这是事出有因的。但有人把他说成是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甚至可以呼风唤雨的圣仙神人,乃是好事者的传说而已,并不是对诸葛亮的真实评价。
蜀汉政权的衰亡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还维持了一段与魏、吴的三足鼎立之势。景耀元年(258年),费祎死后,姜维任大将军。这时,后主刘禅贪图享乐,又宠信侍中陈祗和宦官黄皓,排挤姜维,国力日衰。
三、孙吴政治
孙权建吴夷陵战后,孙权与蜀汉的联盟破裂,魏文帝曹丕乘机南征。孙权一面调兵遣将,分路迎击;一面遣使赴蜀汉求和。诸葛亮也派邓芝出使江东,于是双方言归于好,再次结盟。曹丕遂从南方撤兵,专力对付蜀汉北伐。229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