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死镇新生(5 / 7)
数日之后,陆仁与李典的工作调换,陆仁去负责修建房屋,李典则去管理农田。调换前,陆仁千叮万嘱,让李典多照应一下土豆田,大概两个月以后就可以先收上来一部分。李典那日也没少和陆仁抢土豆,在感叹炸土豆条的美味之余,又听说土豆的产量高且成熟期短,能在短时间内就解决一定的粮草问题,自然不敢怠慢。
陆仁对土木工程也并不懂,所以只是画好记忆中的房屋图纸交给泥瓦匠人,由他们去处理细节。对于房屋,陆仁还是按照现代的一些工艺来设计的。像设计的营房,是按现代的常见的多人宿舍来定,每间长约十二米,宽约五米,每间限住十一人,正好是一个什的编制。房内他打算用现代的双人上下铺木床五个,另单人床一个(什长专用)。
不过眼下他还是想先修好粮仓,所以是带着人在营外选的地方挖地。考虑到工程安全方面的问题,陆仁采用的是五五见方的数间小房,中间用受力墙隔开,建好之后再加顶。至于这些泥瓦匠比他在行,拍着胸脯说万无一失。
然后,陆仁便对一些工具和材料进行改进。像加工木料的锯子,在加工长条木料时难免会锯偏,陆仁就想起了现代木工们常用的电动桌面盘锯(这个大家应该都见过,就是一个平板桌面,中间露出锯盘,锯盘以电动机为动力。加工木材的时候锯盘高速转动,要加工的木料慢慢推过去)。让铁匠们打造出盘锯后加上摇把,成了手动的桌面盘锯,加工平整木材的速度大大加快。
再就是挖地时运土,陆仁让木匠做出许多木制滑轮,采用滑轮组的人力升降机,又省下不少劳力。
最后就是烧砖。一般的砖不用操心,陆仁主要是想建起二层或三层的营房来节省土地,地下仓库上面也肯定是要再加盖,那么房屋的支柱和天花板的加顶材料就有很高的要求。汉代没有水泥是令陆仁最头痛的,不过好在有石灰,陆仁索性就用石灰、粘土以及碎石子搅匀,中间再特意的加上铁条,晒干后再让泥瓦匠人拿去烧制,最后烧制出来有点类似现代天花板用建材的空心横梁硬度居然不错,至少让李典的“拆房”大队要用擂木撞上十几下才会碎裂。这下陆仁可安心不少,大胆的让泥瓦匠用来给房屋加顶。
——————
这天陆仁正在工地上视查,一堆挖出来的黑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捡起其中一块,仔细看过之后再次下巴砸到地上——天啊!捡到宝了!这是煤啊!
(瓶子注:瓶子有查看过中国煤矿分布图,在河南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