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节(全书完)(2 / 5)
增长势头,朝廷有信心确保征伐所需。崔均也笑着说,大将军既然能理解朝廷的难处,那么朝廷也不会让大将军为难,必定和行台齐心合力。
“你们确信,此刻朝廷提出复兴正统儒学,全面修正官学之策,不会引发儒生们的反对和抗议?”李弘有些不放心,又追问了一句。
“关于在复兴正统儒学的基础上改良儒学,这种讨论前前后后已经持续一年,朝野上下的儒生们对此都有共识,我们乐观地认为,儒学改良的提议已经得到了儒生的认同,朝廷从修改官学入手大力复兴正统儒学的条件已经具备。”田畴郑重说道,“请大将军放心,朝廷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准确地做出国策调整,以确保社稷的稳定。”
“那好吧。”李弘点头笑道,“你们和陛下都退一步。你们同意陛下打到长江,而陛下也同意朝廷推行儒学改良之策。”
“陛下率军渡淮后,攻击并不顺利。”田畴说道,“一个月来,十三万大军在寿春(寿县)、西曲阳(今淮南)、阴陵(今凤阳南部)一线遭到了叛军的顽强阻击,攻打寿春的军队更是损失惨重,只有关羽将军攻打广陵较为顺利。孙权、周瑜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拼死反抗,继续攻击,不过是两败俱伤之局,这又何必呢?”
“大将军应该劝劝陛下,不要再打了。”田豫也说道,“只要我们攻克了襄阳,江东失去了屏障,它的败亡不过是旦夕之间的事,江东必定因此而军心涣散,惶惶不安,如此一来,孙权、周瑜看到大势已去,必定会缴械投降。”
“世上那么容易的事?”李弘笑道,“过去江东和我们之间夹了一个徐州,它不知道我们的厉害,屡屡背叛,反复无常,这种首鼠两端的小人不把他打得伤痕累累,奄奄一息,他会投降?先打,打完之后再说。”
※※※
三人告辞返京,大将军亲自送到城外。
田畴和大将军共乘一车,他在车上突然问了大将军一件事,“雯儿和秀儿都长大了,大将军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她们的婚事?”
李弘眉头微皱,没有说话。
“大司马、丞相、太傅和朝中一帮公卿大臣都在商讨此事。”田畴笑道,“他们想替陛下提亲,但又怕大将军误会,所以就托我私下问问,想知道大将军的想法。”
李弘笑笑,“我会有什么误会?”
“兄长,你总要给朝廷一句话啊。”田畴叹道,“你不说话,谁敢开口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