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6 / 7)
上皇帝穿的赭黄袍,和之前让赵延寿穿赭黄袍去抚慰后晋将士一样,将这两个一心要当皇帝的败类像耍猴一样耍了个够,他们俩如果在一块谈谈穿赭袍的感受大概会差不多吧。皇帝这个位子最后还是辽太宗自己坐上了,不过他的代价也很大,把老命都搭进去了,死前还受了不少罪。
对后晋的战争,由于后晋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辽太宗也打得很艰苦,第二次发兵时,被后晋的皇甫遇、慕容彦超、李守贞等将领打得大败而归,契丹国内当时也发生了灾害,人和牲畜大量死亡,各部落也有了厌战情绪,而且母亲述律后了解到后晋派使者议和时,也极力劝说辽太宗罢兵讲和。述律后对儿子说:“如果汉人做契丹王,行吗?”辽太宗说:“不行。”述律后又说:“那你为什么非要当汉王呢?”
辽太宗说:“石氏忘恩负义不能容忍。”述律后又劝他:“你就是得了汉地也不能久留,万一有什么意外,后悔就来不及了。”后来的事实说明述律后还是有先见之明的,辽太宗也命丧于中原。辽太宗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坚持要后晋割让镇州和定州,才肯息兵,其实他是不愿意就此轻易丧失这个机会。虽然一时失利,但辽太宗还是第二年又出兵进攻,结果抓住了时机,利用杜重威怯懦和想当皇帝的弱点,劝降成功,不久后晋也被灭掉了。
会同十年(公元947年),辽太宗用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了后晋都城开封,在崇元殿他又穿上皇帝的装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把投降的石重贵封为负义侯,除了讽刺,这个官职没有任何别的含义。后晋因为契丹而建立,最后又因为契丹而灭亡,真是兴也耶律德光,亡也耶律德光。
靠别人的力量建立的王朝很难长久存在下去。在称帝之前,辽太宗耶律德光又做了做表面文章,让了让帝位,但后晋的大臣们被赦免已经很感激他了,谁还敢说别的,于是都说“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辽太宗也不再让,欣欣然坐上了父亲耶律阿保机早就想坐的皇帝宝座。辽太宗在做了中原皇帝的同时还将契丹国号改为“大辽”,年号也改成“大同”。有的书中为了叙述简便,就将这之前的契丹也称为辽。
当阿保机死后,述律后主持了推选新皇帝的仪式,在主政的述律后的建议下,大臣们都赞成耶律德光继位,于是,耶律德光举行了契丹传统的燔柴礼,正式继位为契丹新皇帝。后来在南下中原灭掉后晋,但他自己也在回军途中死在了栾城。死后,他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孝武惠文嗣圣皇帝,历史上一般通称他为辽太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