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印度饥荒,伍挺举看准大米商机(18 / 23)
“我们把米囤起来,坐等洋人来买?”
“正是。”
俊逸长吸一气,将烟斗含进嘴里,却没抽烟,只将两只浓眉锁起,长考有顷,抬头道:“听说仁谷堂开始收米了。”
“是哩,昨日开始收的,各米行是统一价,一石三块八,比去年的五块低一块二。”
“小娘比,姓彭的够狠!”
“是哩,粮农们都在流泪卖粮。”
俊逸又吸几口,将头转向齐伯,目光征询。
“老爷,”齐伯朝他笑笑,“即使印度不闹灾,丰年储粮,也是千古买卖。”
“晓得了。”俊逸点点头,转对挺举,“此事体确实重大,你先去做个预算,要收多少米,需要多少钱,有个筹划。我这也琢磨一下。”
“好的,我等鲁叔吩咐。”挺举拱拱手,起身告辞。
俊逸长考一日,于次日午后使齐伯召来挺举,开门见山道:“挺举,你的方案出来没?”
“出来了。”挺举双手奉上一张纸头,里面是他昨夜与振东合谋出来的详细购粮计划。
俊逸粗看一遍,放在几案上:“挺举呀,鲁叔琢磨一夜,一直想到方才,这也打定主意了。既然你实意想做,鲁叔这就豁出一次。”
“鲁叔,你还是再想想清爽为好。”
“挺举,”俊逸苦笑一声,“你这样说,鲁叔也就不瞒你了。其实,收米不是大事体,大事体是,只要我们收米,就等于在上海滩向彭伟伦摆擂台叫板。姓彭的财大势大,这个后果,不堪设想啊。前番你也看到了,就为选举时没丢他的豆子,姓彭的就断去鲁叔所有业务,逼得鲁叔走投无路。兔子急了也上墙,鲁叔打算跟他血拼一场,来个鱼死网破!”
“没想到鲁叔是个血性子,”挺举笑了,“只是,小侄以为,我们此番收粮,并不是跟谁血拼斗气,而是在商言商,逼洋人做桩生意。再说,用我们多余的米去赈灾救命,鲁叔也是在成就一桩功德哩!”
俊逸怔了下,盯挺举笑了:“呵呵,还是贤侄想得高呀,不愧是老伍家后人!好吧,贤侄,我们长话短说,这桩事体就此定下,你做周瑜指挥三军,鲁叔就做孙权,帮你后方统筹。”
“呵呵呵,看来鲁叔是真要血拼了。”
“是哩。开弓没有回头箭,鲁叔既然要做,就要一竿子撑到底。”
“鲁叔,小侄多嘴一句,如果鲁叔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