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风雨火塘砦(13 / 18)
道:“当务之急是先安顿好降兵!令王喜去村中贼库清点一下银子,做好发放准备,我也将家中与店铺的现银全部带来了估计够用。再令王安带二十名弟兄在村内外巡查,收容散兵游勇,令王石蛋带人去厨房准备早饭;令王金锁带十名弟兄上峰顶防守,替下小喽兵。再令宋氏兄弟带一线天的小喽到兵营集中待命。”杨衮道:“我这就下令办理,安排过后咱们就直接去兵营。”
在去兵营的路上,秀才对杨衮道:“古人云‘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又道是‘朝中不可一日无主’,等会整顿喽兵,我的想法是你以新砦主身份发号施令。”杨衮一愣神急急说道:“此事万万不可!杨衮不过是一个靠众乡亲扯拉大的穷小子,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制众,对火塘村无功无德,着脸充砦主,岂不自羞!要立砦主也只有你老人家出任方是正理。”秀才道:“此言差矣!如今的火塘砦远不是昔日的世外桃源火塘村,已成了战火不断的是非之地。非武功高强、威望服众的将才不能坐镇,这是其一;能使流离失所的乡亲重返家园、能使周围百里之内的乡镇不受土匪的蹂躏,你不仅功在火塘,而且恩泽河曲,这是其二;前几日训练家丁你露出的武功已令军心敬服,奇袭火塘砦、斗杀耶律豹、语镇祁连雄、义感宋氏兄弟、显示出你是一个难得的帅才,这是其三。有这三条理由,火塘砦砦主非你莫属!何况,当砦主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是为火塘乃至整个河曲的众乡亲拼命,又何愧之有?至于愚叔嘛,就自荐任军师还勉强称职,何如?”杨衮默默无语地走了一段路答道:“为了众乡亲,杨衮就权居此位,不过侄儿阅历浅、经事少、见事不明,老叔要常指点才是”。王秀才哈哈一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兵营门前的空地上,近四百名小喽慌慌不定地站在那里,等待接受处置。兵营门口摆了一张桌子,坐着杨衮、王秀才,旁边另一张桌子上坐着王喜和一名戴眼镜、穿长袍的人,在他们身后站着十名雄赳赳的拿刀弟兄。杨衮站起来道:“众家兄弟,杨衮带人收复火塘砦,是为了众乡亲能重返家园,不是为了占山为王。从今为始,火塘砦的兵勇不再是野蛮秧民的土匪,而是保家护民的义士,既无军饷、又无自由。所以请各位想想清楚,愿意离开火塘砦的喽兵每人发十两银子路费,吃过早饭就可离砦;愿意留下的登名注册,另有安排。这次跟我行动的弟兄愿意回家的每人发二十两银子,受伤的每人发四十两银子。阵亡的弟兄给家属发一百两银子并将家属接进砦中居住。何去何纵,自由选择!现在大家可以到葛先生那儿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