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打擂结仇缘(1 / 7)
数年后北汉主刘均驾崩,长子刘继恩继位。刘继恩本性软弱,在太子位上就不注意结交朝中大臣,也不知培养自己的势力,更不懂在残酷的宫廷权利争夺战中如何保护自己。其胞弟汾阳王刘继元却是个阴险刻薄的小人。刘均在世时,他表面上,处处、事事都表现的像个安分守己的乖孩子,实则暗中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随时准备位夺权。其兄刘继恩即位后,他不敢明目张胆地搞宫廷政变,怕国人不服,一直在寻找机会。
二个月后,由同党欧阳出面建议,陪刘继恩山中游猎。事先买通御马监人员,在刘继恩的逍遥马草料中拌入定时发作的毒药。马行山路狭道时药力发作,突然暴跳狂奔撞崖滚坡,人、马皆摔的尸骨无存、、、、、、。刘继元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龙位。
刘家兄弟争夺皇位,自残手足,杨继业无兴趣过问。刘继元的新国策却使他大为头痛。刘继元从来就不想抗辽,理由是:辽侵汉是为财,宋犯边是为国土。国家再破财他也是皇上;国家没了地盘他就啥也不是了。两害相比取其轻,为了能保住皇位只能联辽抗宋。杨继业则坚持投宋抗辽,或者是联宋抗辽,最下策也得‘既抗宋又抗辽’。令公心里明白,自己的主张在新皇帝面前行不通!怎么办?杨家两代受北汉大恩,义不允舍刘而去。只有紧守雁门关,不让辽兵越雷池一步,静观事态发展。刘继元也深知杨继业的态度,但却装作不知,因他明白抗辽、拒宋都离不开杨家。君臣这种狗咬长虫两怕的局面一直维持到北汉灭亡。
话说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在五台山学艺,转眼数年过去。这日奉师门之命艺成下山,回到杨府向令公夫妇汇报学艺经过。末了延昭道:“师祖临行交待,道是我与七弟文课、武功皆已大成,缺的是江湖历练。我想与七弟到中原转几天,增长点见识,不知爹娘允否?”令公稍一沉思道:“这几年无战事,去中原游历一下开开眼界,增长点阅历也可以,但要记住两件事!一是注意观察一下宋国的吏治、民风,二是看好七郎不得惹是生非!”夫人对延嗣道:“路上要一切听你哥安排!到汴京游玩几天就赶快回来!”二人齐声道:“谨遵爹娘之命!”
俗话讲,龙生九种,种种各异。六郎杨延昭与七郎杨延嗣虽然不是龙种,但兄弟俩的差异却惊人的大。杨延昭身高八尺,剑眉虎目粉面圆脸,外柔内刚聪明豁达,做事四平八稳,走路龙行虎步。这次出游头戴白底蓝边武生公子帽,身穿绣有兰色牡丹花的素色袍,脚穿一双软底快靴,手拿一柄湘竹折扇,一副风流倜倘的公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