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巧审潘杨案(3 / 11)
死之道,亡命锏下也就罢啦!可案子怎么办?”八王道:“可以再派一家官员审理!”太宗暗道:说得倒轻巧,堂堂吏部天官,朝廷二品大员,你说打死就一锏要命,以后谁还敢接旨问案。不过也好,此案无人受理与我无关。口里却问道:“哪位爱卿接着审理此案?”百官人人装聋作哑,没人答腔。谁也不愿接这个‘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的要命差事’。
接连几天早朝,太宗都要装模作样的问百官谁愿接此案,没人接他就这样拖着。八千岁心急如火还无话可说,就暗招吕蒙正问计。吕道:“除非万岁下旨强令哪家大臣审理,否则朝中永远不会有人主动请旨!圣上既然不恳下旨,为今之计只有找王丞相,让他推荐一名有正义感、善断奇案的外放官员进京问案。”八王大喜,即找王延龄商议此事。王丞相道:“各地州县中善于断案的官员,倒是有几个,头一位是江州提刑官宋慈,此人善断弃尸案、、、、、、,第二位是汉中推官齐保宗,此人、、、“这两人离京城太远!等把他们调来,黄瓜菜都凉啦!有没有就近的?”赵德芳问。“就近嘛!倒是有一位、、、”“老丞相不要有什么顾忌,只管实讲他的情况,本宫自会判定!”“此人名叫寇准,字平仲,陕州下县人,其父寇相,曾任先朝参军记室。寇准在太宗元年科考荐为探花,【宋制,科考第一名称状元,二名称榜眼,三名称探花】圣上因其年幼,降为第十名,直放归州巴东县任县令。破案、牧民、政声甚佳,两次升调都因百姓跪拦未走,已留任巴东八年矣!近因益州知府病故,数天前已把他从巴东调来吏部述职,待奏明圣上即放益州。只是此人、、、过于耿直,不喜攀附权贵、、、千岁、、、”“你即令人通知寇准,晚膳前到南清宫见本宫,待本宫当面考察后再定!”
当晚,八千岁赵德芳在南清宫花庭接见寇准。赵德芳先问了寇准的生平,考问了为官之道,突然道:“你已来京数日,潘、杨案想必已有耳闻,本宫如奏明圣上委你审理此案,有胆量否?”寇准道:“敢问八千岁,大宋朝是君大还是臣大?”八王皱着眉头道:“这还用问吗?自然是文东武西,君高臣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如此,奉君命审重臣就与下官胆量无关啦!下官在巴东任上理事,向来是只问是非,不管其他!”寇准豪情满怀地道。赵德芳听了寇准的回答,十分满意,兴奋地道:“王丞相果然惠眼如炬,你且回驿馆待命,本宫自有主张!”
此日,八王出班奏道:“皇叔,潘、杨案老拖着也不是个办法,臣看朝中大臣不是向潘就是向杨,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