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文书生宗勉(3 / 12)
杨宗兰换上长随管家衣着,领着书童打扮的杨家生,陪着秀才打扮的杨宗免,赴京赶考。朝廷钦派的主考官是新提右丞相的吕蒙正。他在摘卷定名次时,发现已录取的三百六十五名考生中,排名在二甲,第二十七名的考卷,文风颇似自己,且笔锋犀利,见解独特,豪气满怀,就提名到一甲,排在第六名。根据宋制,一甲进仕可以不进翰林院进修、不到各部实习,直接由吏部下放任知县,官秩七品,俗称‘榜下知县’是也。
话说杨宗勉三场试毕,回到客栈,对杨宗兰道:“三哥,留下家生在此,你就回去吧!”“怎么?兄弟考的不如意?要落什么山?”“非也!弟虽不才,难以夺冠,然,亦不会名落孙山!”【注,古时,有一位名叫孙山的考生,放榜时名字排在倒数第一名。他的同乡范生考毕回家,其妻问他考中第几名。范答:“榜上孙山名居末,吾名更在孙山后”此语传出,后人就以‘名落孙山’作为考不上的代词】杨宗勉又叹了口气道:“咱奶奶严遵祖训,不许后人在朝廷做官。小弟则认为,战乱时做武官,血战沙场,是忠臣良将!太平年当文官,安邦理民同样是忠臣作为!弟既不能做叱咤风云的杨家将,做个爱民如子的杨青天也同样是为杨门争光!是故,弟这次出来就不打算回去了。”杨宗兰道:“兄弟有如此远大的包袱(抱负)也不愧做杨家的后代!奶奶不支持,哥支持!然必须等放了榜,落实了去出,我才能回去!不然哥回家也没法给奶奶交代,你说是吧?”
三日后,杨宗勉果然高中一甲第六名进仕,放任江西古阳县任七品正堂。杨宗勉饮过琼林宴,拜过宗师、同年,到吏部领了官凭,礼部领了官服。给母亲柴秀英写了一封信,意思是:上任时间紧迫,身不由己,不能回家辞行、云云,请杨宗兰把信捎回火塘寨。杨宗兰则道:“古阳离此遥遥数千里,光你们两个小蹦豆去,哥怎能放心!这样吧,反正眼下我也无所事事,干脆!哥就送你到古阳任所,等一切就绪后,哥再回来,这家书嘛!叫家生送到呼王府,托他们转送到火塘算啦!”杨宗勉道:“那就有劳三哥啦!”于是,三人马上购了一辆半新的马车,由杨家生赶着南下。一路冲州过府,住的都是客栈,用的也是芮州开的路引。杨宗兰甚觉奇怪,问道:“勉弟已是朝廷现任官员,凭官凭可以沿途住驿站,享受官家免费食宿,骑驿站官马上任,我们为什么不享受这个待遇?”杨宗勉道:“三哥有所不知,吏部的主簿大人是河东龙门县人,弟去领凭时,他看在老乡的面子上,密告我,古阳县是个是非之地,前任县令无故卒死,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