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一树分四支(2 / 5)
:“我们家亦准备回三元,可以同路结伴。只是,我们全都离开火塘寨,男与‘怀玉’谁来照看?”杨文远道:“我已与男嫂子商议过,她想回登州娘家住一段时间,侄准备把她娘俩送到登州杨亲家处,托杨海照看一二年,你老看合适不?”杨宗兰道:“就这样吧!我们等你从登州回来再一齐走!”
第二天,杨文远单骑进京,上朝向英宗奏道:“臣自二十年前,携妻离开岳家,一直勤劳王事,无暇回岳家探望,心甚耿耿!近闻岳父身体欠佳,臣欲辞去山东镇抚使官职,交回‘大功坊’封宅,远赴云南探亲,望万岁恩准!”英宗与太后耳语后道:“杨爱卿乃两朝老臣,国难尽忠,太平尽孝,言之成理!朕准杨卿以一品官员衔带俸荣退。卿且回任所理事,待朕另委官员接任后,即可离任。”
过了数日,杨文远带着嫂子杨男,八岁的侄儿‘杨怀玉’,从风陵渡上官船去济州。杨文广与杨男成亲二十余年,何以儿子只有八岁呢?须向读者交代一下,杨男与杨文广成亲第二年即有了喜,时值西夏军渡河侵犯,杨男下水凿敌人的渡船底,惊了胎气,回来即小产,身体受损,以后连怀上数次胎,皆未保住,经过郎中多年调理,好不容易才生下杨怀玉,尚脸上带有胎记,叹为憾事。下面书归正传。却说杨文远回到济州,交待副将张叔度暂署帅印,亲自护着轿车送嫂子、侄儿去登州。见了杨海道:“愚兄欲去云南探亲,须一两年才能回来,欲将嫂子、侄儿暂留登州麻烦兄弟照看,更要严督怀玉练武习文!能做到吗?”杨海道:“惊闻妹夫的恶耗,弟即拟将妹子与外甥接来登州住。兄将她们送来诚是好事,甭说是住二年,就是一辈子住在这儿,我也高兴!兄在云南,方便时托人捎个信来,以慰弟怀!”杨文远道:“那是自然!”读者请记住,从此杨男母子就住在登州娘家。
一个月后,杨宗兰一家、杨宗勉一家、杨文远一家,留下杨家生、杨家育两家人在火塘寨看家。三家人一起在风陵渡过黄河,向江夏县行去。到了江夏县,全家进行了一次聚餐,即分手。杨宗兰一家与杨文远一家继续走旱路去云南,暂时不提。
却说‘杨宗勉’一家从江夏雇船顺长江、扬子江、直航古阳,一路无话安全到达古阳城。杨宗勉旧地重游,却没有‘千里燕归来’的欢愉之感,因为,齐、莫两位岳家已经无人,多方讯问才找到两家无人照看的荒坟,扫祭一番即起程去童家堡,看望‘贺香菱’的舅父。老堡主童万山已是九旬高龄的老人,仍是龙马精神。闻报甥女全家来到,乐的笑声不断,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