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英雄今安在(1 / 4)
杨家将故事的传说,已流行了数百年之久,无论是小说、评弹、戏剧、说唱乃至电影、电视剧,之所以能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笔者认为,除了书写的感人、戏唱的动听,影视拍的精彩外。故事本身所固有的、体现出来的亮点才是它得以存在的本质原因。就像金子一样,不用任何包装,本身的光泽、质地就足以引起人类的重视!杨家将故事的亮点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心爱国、不受外辱的民族气节;道出了中国人敬英雄、爱忠良、恨奸佞、恶小人的美好心声。正是故事中的英雄事迹与读者的心声合拍,才会产生:同情英雄的磨难,惋惜英雄的早逝,不平英雄的受屈,愤恨奸佞的阴谋,鄙视小人的卑鄙,欢呼英雄的胜利,遗憾英雄不尽人意的结局,对英雄未了的将来浮想联翩等共鸣。这才是故事能够一直流传下去的根本原因。读者希望故事中的英雄事迹更奇特、情节更新颖、英雄形象更完美、结局皆大欢喜的心态,则是故事不断发展、改编、新编、续编的动力。
拙作发表部分章节后,有的读者提出了几个问题,由于当时书尚未完稿,就没有时间参与讨论,在此作一点简要答复。
问:“有关杨家将的书已经有很多版本啦!再写此书还有什么意思?”
答:笔者是杨家将故事的业余爱好者,探讨者。觉得以各种形式流传的杨家将故事有美中不足之感。如:杨家将来的突兀,去的太快,好似昙花一现;故事中的代表人物的英雄形象有点缺憾,(如:杨延昭拒不接纳王兰英有点不近人情;对舍命相救的任堂惠没有报恩举动有点不讲义气;辕门斩子的心态不够合理、、、、、、);故事中一些人物来历不明,如:‘火山王’杨门女将、肖太后等;故事中有些悬疑问题应该给交待一下,如:‘铜锤换玉带’是怎么回事?,杨延昭如何当了郡马?八姐九妹何故老尔不嫁?穆桂英在二十岁破天门时就怀了杨文广,五十三岁挂帅时杨文广何以才十七岁?金沙滩战后,留在辽国的究竟是四郎,还是八郎?等等。因此,笔者在八三年就产生了撰写一部自己认为较完整的杨家将故事的想法,因工作忙没有时间动笔,只到三年前退休,才有时间开始完此心愿。至于是否有意思,那就是诸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事了。
问:历史上真有杨家将吗?
答:在我国历史上,确有杨家将的人物记载。然尔,特别简单。【宋史,二百七十二卷记载:杨业,又名杨继业,生年不详,死于九八六年,河曲一带人,原是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任知代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