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矫诏救驾(3 / 5)
件都已经具备。
李世民现在轻率前往,要是不能活着走出东宫,那大唐的天就完全变了,变了……
“陛下走多久了?”
晋阳公主道:“小半个时辰吧,回去更衣,再去东宫,估摸着这会刚到。”
“还好,还来得及。”谢逸松了口气,至少不至于出大乱子。
“谢学士,你言下之意是……”孙伏伽虽然后知后觉,却也终于意识到什么,此刻完全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我也宁愿是自己想多了,可是如今这等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玄武门旧事不可重演!”谢逸也顾不得许多,道出了几句听起来略微有些大逆不道的话语。
晋阳公主李明达瞪着眼睛,听到玄武门那几个字的时候。仿佛意识到了什么……
“那怎么办?”孙伏伽算得上是事件亲历者,他清楚地谢逸并非危言耸听,可是按照自己的调查结果,东宫不应该是冤枉的吗?
谢逸最初也有同样的疑问,但鉴于未卜先知的能耐,在这个问题上他没有过多的纠结。不见得真的李承乾参与了齐州谋反才会有今日的举动。这是一个长期问题积累发酵的结果。
当东宫风雨飘摇,自己无法洗白的时候,为了自保,李承乾有孤注一掷的举动不足为奇。有时候哪怕他自己不敢,而聚集在身边,依附东宫的那些人恐怕也不会容许,不容有失,在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的结果……
李世民之所以轻率前往。忘记了当前的危险,没有足够的防备意识原因应该和先前的调查结果有关,李佑和阴弘智说辞不同,便已经证明华阴袭杀有问题,也间接证明东宫在某种程度上是清白的。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李世明才会产生错觉,以至于少了对儿子应该有得提防,甚至是心怀愧疚。对于东宫的邀请没有多想。
加之李承乾很聪明地借用了祭奠魏征这个绝好的借口,李世民难免有些许疏忽不足为奇。大概应该是这样吧!
很凑巧,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一份紧急审问记录从大理寺送了过来,送到了孙伏伽手中。
打开只是看了一眼,孙伏伽的脸色瞬间剧变,片刻之后颤声道:“谢长史。看来你猜对了!”
谢逸接过文书,确认是纥干承基的审问记录,内容赫然写着纥干承基承认东宫以备谋反,甚至打算弑君弑父,甚至连参与的人选也交待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