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拍卖美人(1 / 4)
“老大,知道了。”
“是!”
接下来姜松和魏征、杜淹等人共同研究了一些具体的问题,说了原则性的意见,特别是灌输部分具有现代元素的观点。这对于二部门的工作是有好处的,姜松把一些现代元素的东西灌输,目的就是要让手下的官员知道,要想让国家复兴、富裕,就必须重商重工重教育,这是长久之策,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光靠发展农业生产是不能让国家富裕的,只能是解决温饱问题。
这些带有现代元素的观念,要想让大家全接受是不可能,这一点姜松心里明白,只有慢慢的影响、同化,最后用事实说话,这才是正着,急也没有用。
“执礼、玄成,朝中有什么新的动态?”
杜淹摇头苦笑道:“老大,皇帝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修建大运河上,翰中官员虽然仍然有反对,不过有你送来的俘虏后,反对的声音也小了些。至于其他事务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姜松也明白,要想让杜淹、魏征这些人造成皇帝修建大运河,估计比登天还难。毕竟他们只看到修建大运河费工费力费财,没有看到大运可修建后会给中原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姜松是坚决同意修建大运河,毕竟大运河修建好后对国家的复兴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魏征他们看不到,姜松是清楚的,后世对修建大运河也有很高的评价,只是历史上的皇帝心急了一点。如果逐年修建的话,就不会把国家拖累。历史上的皇帝失败,关键是强行修建,加上官吏的**,才造成国家混乱。现在姜松为皇帝送来了差不多十五万强劳动力,能缓解一下矛盾。
皇帝杨广和姜松接触的不多,不过几次的接触姜松觉得皇帝杨广并非象历史上评价的那样,确实是一个聪明的君王,不是弱智的皇帝。至于皇帝好色,爱美人,这不关姜松的事,只要是男人谁不爱美人,除非是身体有毛病。当然,这些评价仅仅限于目前的认识,随后到底皇帝会变成什么样,姜松不清楚,也不想过问。在姜松的心中,并不希望隋朝灭亡,如果能延续的话对于中原民族来说是好事。毕竟朝代的更换会给中原百姓带来巨大的伤害,那是要死人的。
“玄成、执礼,其实本官是赞成皇帝修建大运河的,大运河修建好后对中原民族是经济发展有好处,这一点你们必须看到。只要皇帝不急于求成,慢慢根据财力修建的话,确实是一件大好事。你们也清楚,如果大运河真的修建好,对于产品流通有好处,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