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处士横议百家异学(3 / 3)
淳于髡对此很是嗤之以鼻,冷冷的说道:“先生你身处三卿的高位,却下不能救济老百姓,上不能辅佐君王,你们儒家所谓的仁者就这样束手无策了,你对得起你的工资吗?”
孟子说道:“我是臣子,不以贤事不肖,先贤伯夷就是这样干的。周旋于汤、桀之间五次,那是伊尹。不厌恶污君,不推辞做小官,那是柳下惠。他们三个处事不同,却都是为了这个【仁】字。君子只要心中【仁】就行了,又何必事事强求呢?”
淳于髡依然很是不屑,继续责问道:“鲁缪公的时候,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但鲁国不断失地。这样看来,所谓贤者对国家又有什么用呢?”
孟子辩驳道:“虞不用百里奚而被灭亡,但是他到了秦缪公那里却成就了霸业。不用贤人就会灭亡,有了贤人却不会任用,他怎会不被削弱呢?”
孟子好像说的滴水不漏,但是淳于髡随即否定了孟子自己标榜贤者的话,一针见血的说道:“有本事的人必然会展现出来,做事情不见功效的人,我还没看到过呢。如果有真是有本事的人,我肯定认识他。”
孟子说道:“孔子在鲁国做司寇的时候不被重用,在祭祀的时候,鲁君失礼,祭祀用的肉迟迟不上,于是孔子也故意无礼而去了。不知道这事情内情的人,会以为孔子是为了几块熟肉闹情绪,又怎么会理解孔子是被别人无礼对待,所以才以微罪辞行,而不是苟且留下呢。”
辩论到这里,孟子已经有点恼羞成怒的意思了,他最后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自己如果也像孔子一样被无礼对待的话,他也会因此离开齐国。淳于髡突然意识到这一点,立刻就明白自己有点得意忘形,做的有点过分了。
于是淳于髡立刻说道:“圣贤的行为,我淳于髡又怎会明白呢?淳于髡明白先生是圣人,而圣人的作用是教化,而不是凡事亲力亲为,淳于髡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