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九流十家有高有低(1 / 3)
白马少年公孙龙,在稷下学宫海纳百川,直接从道家完全分离了出来,成了名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已经跟道家的哲学思想牵扯很小了,他秉持的是“别同异,离坚白”,与同为名家学者的惠施的“合同异”说正好相反。
但是公孙龙的思想,完全脱离了感性认识,只强调概念的逻辑分析,具有太过浓厚的形而上学的特色,可说是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但是在稷下学宫的自由学术环境里面,公孙龙还是凭借这一套理论特此,成了“公孙龙子”,成了诸子之一,并且还着有《公孙龙子》一书。
而那个向公孙龙虚心问道的骑驴少年,也跟他一样来自道教高于道家,但是这个人的名气和学术,可就被公孙龙更加的厉害更为的着名了,他就是后来者居上的邹衍,也是诸子之一,冠盖天下的邹子!
邹衍跟所有的稷下学宫的弟子一样,在那里不声不响的勤奋好学,跟淳于髡一般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凭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但达到了淳于髡海纳百川的高度,更是更上层楼,与驺一起把阴阳家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让天下人重新认识到了什么叫阴阳家!
西周的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很快就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百家的“百”字指的是多,并不是真正的有一百个。这【百家】当中,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这些学派当中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 主张,或着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偏向政治军事与伦理领域,墨家、道家、名家、医家和农家等偏向自然工艺与逻辑等领域,而禅家、杂家、书画家等则偏向人文艺术等领域。
但是这诸子百家,必须是先有诸子,然后才有了由这些诸子的学说组成的百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