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有用没用个一试便知(2 / 3)
荀况、鲁仲连两人年级还小,还得在稷下学宫继续深造,淳于髡跟邹衍却先后都离开了齐国,为心中的梦想和目标去奋斗了,为下一代去开创另一片天地去了。但是说到结果,淳于髡还算是成功,邹衍却是华丽开场惨淡收场,完全失败了。
很多人都在感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太重现实了;但是说实话,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人活在世间,首先就要生存,不重视现实行吗?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超越现实,不重视现实呢?大家看问题只是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程度不同罢了。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始终漠视现实,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不顾自己短暂一生的生活现实,而为千秋万代着眼,甚至是着眼于整个天地宇宙。因此,这些超越的人,理所当然的就会受到人们的崇敬,称他们为“圣人”了。
淳于髡就是这样一个很现实的圣人,他除了拥有一个学者该有的所以的知识见识学识真识之外,更有着很多另所有人都羡慕嫉妒恨的现实绝招,比如说他【意观色】的神奇本领。
齐宣王即位之初,贪于酒色而不重视人才;而当时魏国的梁惠王却在各国用重金厚礼招纳贤士,知名的学者邹衍、淳于髡、孟子等人就都来到了魏国。而这三人的待遇却是迥然不同,孟子被羞辱,邹衍被尊敬,但是把事情给办了的,却是其貌不扬的淳于髡。
淳于髡刚到魏国时,在梁惠王的两次接见中都一言不发,这让梁惠王很是大惑不解。于是梁惠王就对身边的人说,“我对这淳于髡先生已经够尊敬的了,每次都是前三所有的仆从,单独的召见他,而他为什么每次都对我带搭不理的呢?”
梁惠王不好意思说淳于髡连一句话也没说,却也知道这淳于髡先生喜欢用【隐喻】跟人说话,他给手下人这么说,说自己不懂也就情理之中了。很快,梁惠王说下的一个智者就对他说了,说这淳于髡除了喜欢用【隐喻】,还很是善于【承意观色】!
而通过淳于髡的观察,他之所以在梁惠王第一次接见时沉默不语,不是因为他不想说话,是因为他发现惠王心神不定,一直在思考驾车打猎之类的事情。而当淳于髡第二次来觐见的时候,却发现梁惠王又在考虑一些音乐娱乐之类的事情,所以又没说话。
梁惠王听后十分惊讶,坦然承认第一次接见时,恰好有人献上了一匹好马,他确实是心痒难耐的急着去骑猎。而当他第二次见淳于髡时,正好又有人进献了一些美丽地点舞伎,心思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