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巧计建湘军 (1)(15 / 23)
是自取其辱。
曾国藩就像是个小丑,把欢乐带给别人,自己却愁眉苦脸。那段时间,他努力回想来长沙后的所有事,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朋友们都敦劝他据实参奏,请皇上严惩凶犯、评定是非。曾国藩考虑很久,摇头道:“做臣子的不能为国家平乱,却以这种琐事麻烦皇上,我于心不忍。”
曾国藩心事重重时,朋友们却唉声叹气:“您要是不拿出点威风来,在长沙可就呆不下去了。”
他沉思一会儿,神色凝重地说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这是曾国藩最突出的性格,也是他碰壁后的唯一心理状态。绿营兵攻击他一事对他的刺激是强烈的,经过这次打击和挫折,让他感到绿营兵的腐败已深入骨髓,随随便便就闹兵变,这种毫无纪律的部队只能当摆设。这种感觉让他益发坚定了另起炉灶、重新建军的决心。
他更有种沉重的感觉: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非常艰难的,在前进的路上每踏出一步都会遇到障碍,要想成就事业,不仅要打败长毛匪,更要和自己人进行顽强的斗争。而要想战胜自己人中的那些反对派,就必须打败长毛匪,要想打败长毛匪,就必须有一支比长毛贼还凶悍的部队!为了能有这样一支部队,一切屈辱都可以忍受,这就是“打脱牙和血吞”。
他的属下和朋友们暂时还不能领会这一神技,曾国藩只能用一句话让他们释怀:“既然这里待不下去了,咱们就走。”
去哪啊?
“衡州!”
皮包湘军的崛起
衡州是今天的衡阳,离长沙400里,山地丘陵多,对外交通极不发达,是个运筹练兵的宝地。但条件也艰苦,所以“大团”的指挥官们一听说去这地方,都拉下脸。郭嵩焘说:“我不去。”
曾国藩眼皮耷拉下来,没有任何表情。郭嵩焘解释说:“我并非是因那条件艰苦不去,您的职责是帮办湖南巡抚组织团练,湖南巡抚在长沙,可不在衡州。您去衡州,名不正言不顺。”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曾国藩着实花了几天工夫“格物致知”,最后终于“致”出了“知”。他对骆秉章说:“江忠源和他的部队转战多地,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由一小县令升安徽巡抚,是因为他履立战功,但是,江忠源的部队损失也很大,为了保证他长盛不衰,我想为他练兵。”
骆秉章盯着他的脸,审视了半天,不明白曾国藩的用意。曾国藩只好说出自己的算盘:“我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