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湘军首胜(1 / 12)
讨粤匪檄
1854年2月25日,曾国藩带着他的湘军从衡阳出师,走向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战场。五千余人湘军水陆并进,舰船挤满水面,两岸骑兵夹护,万马奔腾,威风八面。看上去,这是一支虎狼之师,天下无敌。
曾国藩也有这种神秘的感觉,所以当他站在主舰甲板上向远方眺望时,他看到的是一片似锦繁花。至少站在曾国藩的立场看,这是事实。自从太平天国造反以来,他苦心研究局势,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他轻而易举地破解了天平天国首领洪秀全的小算盘。
洪秀全,广州花都人,生于1814年,比曾国藩小三岁。洪秀全天分不足,连续三次乡试落榜,意志也相对薄弱,所以不能如曾国藩那样屡败屡考,终于在第三次落榜后神经错乱,看到西方的上帝降临他家。这位上帝说,“你可打着我的旗号,行使我的意志,在人间斩妖除魔。”然而洪秀全毕竟是读书人,对这种“怪力乱神”心有戒备,所以只是深深藏在心底,并未付诸行动。6年后的1843年,他再去乡试,结果又落榜。这回,他愤怒了。
他烧了儒家经典,捧起基督教教义,到处宣传上帝的美。在传道过程中,洪秀全认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兄弟。他们坐到一起时,都被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激起怒气。于是,神圣的传道事业变成了鬼鬼祟祟的造反预谋。1851年1月,洪秀全和他的弟兄们在广西金田宣布革命,建立太平天国,开始了席卷南中国的革命运动。1853年3月,势如破竹的太平军攻陷南京,将其作为首都。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野心勃勃,既想占领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巩固上游,又想轻取北京、天津,乘得胜之势一举干掉清王朝,所以同时发动了北伐和西征。用事后诸葛的说法,这是“两个拳头打人”的战略错误,但站在洪秀全的角度看,太平天国当时战无不胜,两个拳头打人最好不过。
和曾国藩有关的是太平天国的西征,曾国藩清醒地认识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必力争安庆、九江、武昌以至湖南、荆州。倘若太平军将长江四千里占据,那中国将被一劈为二,南北交通隔绝,后果不堪设想。他更意识到,武昌是长江的重镇,雄踞江汉,武昌的得失,关系到南中国特别是湖南的安危、长沙的存亡。所以,他出师的直接目的就是和太平军争夺武昌。
从衡阳出发前,曾国藩咬着笔头,倾尽所有情感写了一篇战斗檄文,这就是19世纪中国最有名气的文章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